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 解读

admin1天前公司注册1

有平台主任医师减少20%,禁止在线首诊,互联网医疗要变革?

文/ 辛颖

编/ 王小

一份文件落地为互联网医疗下半场的赛道划清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了红线。

2022年6月,《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下称《细则》)正式公布,将互联网诊疗纳入整体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 财经 ·大 健康 》从卫健部门了解到,文件在3月已下发各地卫健委,陆续筹备执行。 这份被誉为史上最严的互联网医疗监管细则,延续了此前卫健部门的监管方向,并为政策执行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条款。

不过,此次文件落地并没有引发太大的水花,原因在于文件出台过程中,已经多次在行业内征求意见,掌握到政策风向的企业已做出布局调整。

“最主要的调整,是在线上首诊被明确禁止后,主要扩大发展在线 健康 咨询业务,由此在线问诊的业务占比也就相对缩小了。” 一位头部互联网企业人士介绍,这算是产业和监管层面达成的一种默契,目前只做咨询,没有明确开处方和诊断的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 健康 咨询。

也就是,之前随便上传一张照片到线上平台,能开出的处方药,现在必须上传处方证明是复诊才可以开药。“我们看到很多平台已经开始规范化了。”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说。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他2021年代表行业数次参加了监管细则的起草会和研讨会。

谁能最先找到出路?

在《细则》征求意见阶段,有企业向监管部门明确提出, “希望尽快放开互联网医疗首诊。”

在线首诊一度是平台型互联网医疗最大的潜在增长空间。然而, 此番文件落地,让线上平台彻底对首诊死心。

皮肤科曾被认为是距离线上首诊最近的。

一位从2015年开始从事互联网诊疗的皮肤科医生发现,由于儿童皮肤病的发病率远比成人高,线上问诊需求很大,“大部分的皮肤病都是比较简单的常见病,就那十几个病种,通过患者上传图片基本可以判断病况,如果遇到存疑的复杂情况会建议患者去线下医院”。

上述皮肤科医生在华北地区四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工作,“宝妈”之间互相介绍,使他有了稳定的线上问诊量,他用了近四年树立口碑。他自嘲是一位典型的三无医生,“没有名校背景,没有博士学历,没有高级职称,即便是放在那些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去,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反而在一些较小的、能严格评审医生质量的平台,才找到发展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也和同行探讨过放开线上首诊的可能性。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首次提出“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并指出要 探索 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

国家卫健委却从未对线上首诊松口。自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曾接连印发三份互联网诊疗相关文件,明确界限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只能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复诊服务。

新出台的《细则》则明确了, 患者线上就诊应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留存相关资料,并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

上述皮肤科医生的业务,一直被线上平台定义为“咨询”,而不是“诊疗”,不能直接开处方,他会建议患者用什么药,“告诉患者药品的化学通用名,然后按照进口、合资、国产药的顺序都介绍给患者,同时配上药品在网上的截图”。不过,他不会告知买什么品牌、在哪买。

这位皮肤科医生知道如果严格要求,他和患者的沟通仅被定义为“咨询”可能会存在问题,“如果严罚,那么大家都不会做了”。

一些平台将“诊疗”和“咨询”的尺度交给医生自己去把握。 “原来禁止在线首诊可能埋在医生在线问诊要签署的各种协议中,现在不仅这一条款的位置要提前,而且会多次弹出提醒医生不能在线首诊。”一位上市互联网医疗企业高管介绍。

不过,考虑到患者在线 健康 咨询的实际需求、严格检查需要的人力成本等因素,多位业内人士仍认为,在保证咨询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监管部门仍会为在线 健康 咨询留有足够的空间。

有网上问诊或者购药经历的患者,可能感受过在线医生开方的速度之快,后台AI(人工智能)发一些如“此前是否在线下确诊”之类的基本问题,患者填好选项提交后,立刻就能得到“医生”开出的处方。此次《细则》禁止此类行为。

《细则》明确了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并且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告知《 财经 ·大 健康 》, 从没有AI问诊业务。布局AI业务是用于辅助医生治疗、管理患者、分诊等业务。

AI可以帮助平台节约人力成本,且更高效快捷,是留住“客户”的一项优势。

上述头部互联网医疗企业人士介绍,之前研究过皮肤病AI辅助诊断系统,尚未应用。这类产品在线下医院也多有布局,但线上场景更为特殊,由于此前《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阶段就明确了监管趋严,团队立即决断放弃这一部分业务。

有一些平台的AI功能对医生有帮助作用,大平台的医生来自全国各地,水平参差不齐。上述皮肤科医生称, AI会明确提示医生某些营养类药物对治疗收效甚微,或者开药剂量应适当调整等。

医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智能审方之外,人工审方一直都有,监管细则出台是清退了一些不太规范的平台。”

AI辅助诊断在平台业务逻辑里是赋能给医生,主要是为医生提供一整套患者管理工具,比如智能审方系统、电子病历以及各类可视化报告,提升医生管理患者的效率。

丁香园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天天也认为, 《细则》对于合规、提供严肃在线问诊医疗服务的平台是一种利好,体现了清晰、完善、合规、平衡的特点。

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信息化研究部主任舒婷表示,考虑到各地区发展速度不均衡,《细则》在划定底线和红线的同时,各地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实施方案,促进互联网诊疗 健康 发展。

“一些平台的业务可能要有所收缩,更加规范。”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发展办公室主任卢清君分析,对绝大部分公立医院来说,业务才刚刚开始,《细则》明确了发展的方向。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余家互联网医院,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

《 财经 ·大 健康 》了解到, 一些公立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后,严格限制医生在其他平台兼职问诊,在一些平台出现主任医师减少了20%,只能开始推同等医院的主治医生。

线上平台也开始寻求公立医院合作。微医相关负责人介绍,微医的医生有极大比例来自医院的整体合作上线,以及区域健共体落地,这两种合作方式公立医院、政府主管部门是鼓励的。

并不是每一家公立医院都在强力推线上问诊。“科室里的年轻医生每月也有近两万元的收入,每个月互联网医疗平台收入五六千元,自己医院的线上问诊既没有量,也不挣钱,没人愿意做。”上述皮肤科医生说,大家排线上值班,多数是为帮医政科完成任务。

海南省卫健委披露的数据显示, 在58家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中,真正有效运营的不到10%,其余90%以上处于“建而不用”的僵尸状态。

即便是阿里 健康 、平安好医生,2021年均处于亏损状态。上述皮肤科医生了解到,有一些线上线下业务结合较好的小平台盈利情况还不错,但是平台一旦要做大,增加冗杂的行政成本、扩展业务,很多企业就亏损了。

上述上市互联网医疗企业高管认为,严肃的互联网医疗必须要接受这是一项薄利业务,如果想要通过医疗和其他业务的绑定来快速挣钱,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至于适合中国市场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业内还给不出明确答案。

#互联网医疗#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对圆心科技会有什么影响吗?

我也有研究过这个,其实《细则》表达的是国 家对互联网医疗的充分肯定与鼓励,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规范性意见。这对于圆心科技这种比较成熟,比较领先的医疗科技平台来说完全是一个利好消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才能更加凸显头部品牌的价值。圆心科技已经构建了全病程管理平台,而且与全国多家实体医院有合作,实力确实是很强,未来发展肯定也会越来越好。

安徽省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实施办法(试行)怎么解读?

《安徽省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及省卫健委建立安徽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对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管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互联网医院运营管理部门,负责互联网诊疗相关工作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开展互联网诊疗的医师,应具有三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互联网诊疗实行实名制,诊疗病历至少要保存15年。

安徽将建互联网医疗服务省级监管平台,该平台会给当地居民带来哪些便利?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安徽省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皖卫发〔2022〕11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其中明确,省卫生健康委建立安徽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省级监管平台”),对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机构”)进行监管。

安徽将建互联网医疗服务省级监管平台,那么,该平台会给当地居民带来哪些便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往下看吧!

01 医务人员信息透明,就医更加安全可靠

《实施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该主动、及时地上传和更新医务人员的个人信息和执业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号码、照片、相关资质、执业地点、执业机构、执业范围、临床工作年限等必要信息,由省一级监管平台统一保管、调度,做到信息透明,以供互联网就医人员查询和监督。

02 定期考核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确保就医质量

《实施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参与互联网诊疗的医务人员建立考核和评价机制,根据诊疗质量、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维度进行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这样就间接保证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利于确保群众通过互联网就医的质量,提高看病效率。

03 群众视角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效能

《实施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保证互联网诊疗活动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省级监管平台开放数据接口。

省互联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及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结合群众反馈,对互联网诊疗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各级医疗机构,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整改,整改后及时更新信息、报备情况。

药店问诊,严禁机器人开方

药店实施线上问诊服务,严禁人工智能软件(AI机器人)开方。

药店问诊,严禁机器人开方

近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以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服务。

《细则》表示,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告知患者互联网诊疗相关的规则、要求、风险,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方可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细则》明确提出,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接诊。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

这意味着,零售药店开通远程问诊服务,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患者开具处方,开方操作必须由符合要求的医师来完成。由此看出,将来药店“线上问诊”服务是严禁AI机器人开方的。

中新经纬撰文就此谈到,部分平台把“互联网医疗”当幌子,用AI技术降低人工成本、并配合做导流做营销,违背“以 健康 为中心”原则。细则实施后,这些乱象无疑将面临整顿。

另外,药店“线上问诊”禁止AI软件后,虽然降低了线上开方效率,从宏观上看也放缓了处方外流速度,但放在长远角度考虑,利大于弊,整个医药行业发展将更加 健康 与稳定。

开方审方监管趋严,处方药销售门槛提高

药店线上开方,严禁使用AI技术,必须依靠医院执业医师;同样要求严格的是,药店远程审方也必须以配齐执业药师为前提,且远程审方不能代替执业药师。

2020年6月,福建省药监局发布通告称,14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远程审方”业务存在问题,其中就包括“无处方售药”、“处方药销售不严”、“通过不规范处方”等。

远程审方虽然便捷,也能帮助药店节省运营成本,但安全问题依然不好解决。

8月9日,陕西省药监局发布新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在药品零售门店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的前提下,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药学服务。

而在旧版征求意见稿中,陕西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自愿设置执业药师远程服务中心,在营业时间内开展远程审方,其门店视同已配置执业药师并在岗履职。而且药品零售连锁总部应当配备与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匹配数量的远程审方执业药师队伍。

按照原则,远程服务30家(含)以内门店的,应至少配备3名执业药师;超过30家门店的,每增加15家门店(不足15家的按15家计算),应增配1名执业药师。

而在旧版《意见》中,陕西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自愿设置执业药师远程服务中心,在营业时间内开展远程审方,其门店视同已配置执业药师并在岗履职。

不难看出,随着线上开方、审方监管越来越严格,药店处方药销售门槛也越来越高。

药店后补电子处方,被禁止

需要一提的是,根据《细则》信息,药店是不能进行补方的。《细则》强调,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处方管理规定,加强药品管理,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发生。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相挂钩。

早在2019年,就有媒体曝光部分知名连锁药店可根据虚假信息,后补处方。简要操作流程是:先让患者挑中处方药,然后接通药店线上问诊平台,随意提供、填写虚假信息后,医师开具处方单,最后完成付款。

有业内观点认为,患者该吃什么药,应该由医生决定,线上平台、线下药店卖药后再补电子处方本身是不规范的,用药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可以看出,《细则》该规定如果实施后,线上平台、线下药店补方将视为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惩罚。

线上平台,不得对患者进行首诊

对于线上平台是否能进行“首诊”问题,《细则》明确表示否定,而且平台是否可以进行“复诊”,得由医师来判断。

根据细则信息,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并采集证明患者已经确诊的纸质或电子凭证信息。

此外,如果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本次线上就诊经医师判断为首诊的,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接诊医师应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在互联网医疗监管层面,细则要求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策略,省级卫生 健康 主管部门应当将互联网诊疗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网上购处方药怎么证明是这个药房入库产品

按照2021年11月份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处方药的购买需要凭借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按方销售。

在网上商城,用户根据需要检索商城内的处方药;在检索出的药品中,点击进入到详细处方药展示界面,点击购买;

经过网站技术授权后,进入到购买界面,上传纸质处方的照片;

系统智能识别上传的处方,校验处方用药人是否真实、处方内容、处方有效期内等信息;处方校验通过后,才可形成订单。

相关文章

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 知乎

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 知乎

有平台主任医师减少20%,禁止在线首诊,互联网医疗要变革? 文/ 辛颖 编/ 王小 一份文件落地为互联网医疗下半场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的赛道划清了红线。 2022年6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