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高书生,中宣部高明光

admin7天前公司注册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什么关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不同

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区分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各自的属性,使其各归其位,各负其责。

首先,从性质上讲,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公共性,而文化产业则具有经营性、市场性。所谓公益性就是说,公共文化需要政府来提供,政府提供的这种文化基本上是免费的,或者是收费很少带有优惠性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基本性就像百姓生活中油盐酱醋茶一样须臾不可分离的文化需要;均等性,就是不分区域、城乡、贫富、男女、老幼、户籍都能够享受到的服务;便利性,就是文化场所的设置、空间的规划以群众最方便为目的。

所谓经营性就是说,企业主体按照市场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向社会提供带有盈利性质的文化产品。经营性文化产业具有分众性、市场性、盈利性的特点。分众性,就是经营性文化产品主要满足一部分公众的文化需要;市场性,就是文化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来融资、来发展,生产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盈利性,就是经营性文化产品要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以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

其次,从满足的对象及内容上看,文化事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基本文化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当前,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权益就是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内容,在农村还包括每月一场免费电影。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多样化文化需求就是产业分工、阶层分化、文化教育不同、职业差别带来的文化需要上的多元性。

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联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对立的,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首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事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其性质与任务决定的。同样,文化产业也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置于优先位置。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一原则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一致的,担负着共同的责任。

其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应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事业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群众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生活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全民化等方面多做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文化产业应当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唱响主旋律。

第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出良好的文化土壤、消费人群,通过不断参与文化活动,广大群众就会感受到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愉悦,会自觉地去消费更多的文化产品;健康的文化产业也会带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很多文化产业方面的产品不断成为文化事业的内容,其宣传的价值观会转变成为文化事业的价值追求。

3、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树立文化科学发展的意识,在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的同时,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同样的地位来看待,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放到一起,整体规划、协同发展。要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要统筹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满足,要统筹公益性与市场性的要求,努力做到相互促进。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起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机制。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的方式,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样一来,就会使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在获得收入的同时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建立面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的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以文化事业发展培育消费能力的机制,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除了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还应当发挥文化事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实施诸如普及高雅艺术工程,通过政府补贴或单位赞助,低价向群众售票,培育群众的消费意识和习惯。

外资进入中国传媒的规定

外资进入文化产业有规定严禁进入传媒领域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之后,是否意味着外资可以进入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中宣部改革办事业发展处处长朱涛今天作客人民网文化频道时,对此说法给与了否定。

高书生指出:“现在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已经有了,一个是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这是很重要的依据。我们在外资进入文化领域若干规定的政策中,明确按照我们加入WTO的有关规定,对外资进入文化领域进行了规定,哪些是可以合资的,那些是可以独资的,哪些是只能他参与。还有我们的传媒,是严格禁止。我们这方面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高书生说:“现在在资本市场,我们有一些文化类的上市公司。因为现在外资也可以参与在A股市场的投资,它也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参与我们文化公司的股票买卖。当然持多大股的比例,要严格按照证券法的规定执行。有一套国家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包括商务部。”

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文创视域】

6月28日,7700多字的《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千呼万唤的文化产业促进法终于显“真容”,起草者们用近五年的成果交出“答卷”。《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承前启后,既总结了这些年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又指向未来,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1.从政策指引 到法律规范

“9章、76条,沿着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条文和新语境,对文化产业进行了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梳理,既让人穿梭回过去,回望文化产业过往的探索之路,又指向未来,让以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变得清晰,对产业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道出了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的“观后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步伐加速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金元浦指出,这次草案征求意见稿把文化产业从政策指引上升到法律规范的最高层面,提出国家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发布文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促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具体来看,草案征求意见稿强化了哪些政策指引?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介绍,2009年,国务院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党的十八大明确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已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发布了专项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这十多年间,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形成文化产业的规划、政策体系,为文化产业促进法创造了很好的立法条件。

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就是要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不仅总结和升华过去的文化产业政策,充分吸取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十三五”文化产业规划的“精髓”,还向其他相关法“学习取经”。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起草人介绍,在草案征求意见稿中还参考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部法律,以保证其严谨性和权威性。

2.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扶持保障

草案征求意见稿刚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就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关注热点。业内人士认为,从划定文化产业的“疆域”到强调文化产业的规划引导,划定政府的职责;从鼓励创新发展到鼓励融合发展;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重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合法,强调精品战略;从建设文化传播体系到建设文化大数据体系;从突出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和用地支持政策,形成了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十大创新点。

草案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界定了文化产业概念:“本法所称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进行的创作、生产、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以及为实现上述经营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活动的集合。”

“这是立法的逻辑起点,也是确保促进措施精准、有效的现实需要。”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经营性文化产业是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对文化产业定义和范围的界定,主要依据为国家统计局修订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进行的创作、生产、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以及相关辅助活动,是这些年文化产业实践和理论的科学总结。此外,草案征求意见稿中还包括对文化产业在人才、科技、金融财税等方面的全方位扶持保障措施,都是这些年探索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将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从小到大,成长为超过3万亿元级的朝阳产业,正向支柱产业迈进。业内人士认为,深入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认真分析文化产业内在的问题,深知哪些是需要固化的,哪些是需要强化的,哪些是需要重新认知的,让生动鲜活的产业实践丰富文化产业的理论思考,又把思考和理论的力量赋予产业发展的实践。此次草案征求意见就是文化产业实践和理论的“集大成”,也是一个筛选、吸收、提升的认识过程,更是对文化产业新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广泛动员。

在起草过程中,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起草工作各有关部门,先后赴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地及欧洲开展十多次专题调研,累计实地调研超过60家文化企业和机构,广泛听取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了解各方关切,逐步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明确立法目的、起草原则和思路。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完成5册、近140万字的促进法立法资料的汇编工作。此外,还依托相关研究机构,深入开展文化产业立法相关理论研究,形成促进法草案专家建议稿。

随后,在中宣部文改办、政策法规研究室的直接领导和深度参与下,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等主要部门派专人参加,成立专门起草班子,组织了数十次集中研讨会和改稿会,针对相关重点难点问题、拟确立主要制度、草案文本框架结构和具体条目等,进行反复研究梳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促进法草案初稿,并在一定范围内研究论证、修改完善,才形成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3.在“促进”上下功夫、做文章

“是‘文化产业促进法’,而不是‘文化产业法’或‘文化产业管理法’,草案在‘促进’上下功夫、做文章,既有法言法语的规范,又有尊重文化产业的特殊定位。”中宣部文改办副主任高书生分析,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从五个方面体现了文化产业的特点:第一,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体系新的产业形态,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要按照支持软件等新业态的方式支持。第二,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具有产业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影响人们精神世界的产业。第三,文化产业是激发人们创造活力、创新能力的产业,具有时代属性和全民属性。第四,文化产业是“弱质”产业,需要呵护,具有成长性和保护性。第五,文化产业是一个体系,是参与国民经济大循环的体系,不是封闭的体系,具有开放性。

抓住特点、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起草组专家认为,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发展中还面临许多突出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立法从法律层面加以解决:首先是有效供给不足。目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缺口较大、结构不平衡,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不足,不能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是结构亟待调整优化。当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矛盾,特别是随着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文化的传统业态、服务形态等均面临严峻挑战。再次,文化企业发展面临困难,近年来,我国文化企业新增数量增长较快,但面临营利模式不稳定、生命周期短、可持续发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大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草案征求意见稿围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确定在创作生产、文化企业、文化市场三个环节发力: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面共有16款条文,旨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创作生产和提供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种类丰富、业态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8款关于文化企业的条文,将有助于以企业为主体,尊重各类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自主经营权,保障其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9款关于文化市场的条文,将有助于国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此次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将在2019年7月28日结束。还有哪些措施和建议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群策群力,起草组希望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共同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1中国书业营销创新论坛能为书业营销的创新开辟更宽的路子吗?

群策群力可以实现中国书业营销的辉煌

中国书业包括两大部分:国有出版书业和民营书业。国有书业在改制前一直都是受到体制的影响,市场性不够,出版营销受到局限,路子也窄。改制后的国有出版单位突破了原来的思维惯性和营销模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让书业营销的道路更加开阔。

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根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新华书店的实际而设立的“专项工程”——中国新华书店跨地区协作网项目(新华书店“一网通”)6月25日在上海高调启动,全国32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行集团和中国图书商报共同参与,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和全国新华书店的热烈响应。该项目拟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华书店的信息平台、卖场平台、物流平台以及服务支持平台等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全国新华书店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卖场优势和网络优势,为会员单位寻求新的经营模式与赢利商机。其宗旨是塑造新的新华品牌,更好地为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出版业改革发展服务。

新华书店“一网通”的启动,把整个新华书店系统的资源盘活了,走出了一条营销的创新之路。这是联合的力量,中国书业的辉煌离不开业内的共同参与。

2011中国书业营销创新论坛为国有出版单位和民营书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交流平台,将于1月7日开坛。这次论坛由中国图书商报主办,北京向尚传媒机构承办。到时将邀请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会长杨牧之;中宣部改革办主任高书生等领导参加,还邀请各省市出版集团、发行集团领导(一网通全体成员),全国大书城代表,各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各图书策划出版公司牵头人;知名行业观察家、出版发行数据分析家、超级畅销书策划人、实体书店专业经理人、网络书店营销代表、版权交易平台商等业内资深人士到会参加。中国书业营销论坛将为书业营销打开一条通道,国有出版单位与民营书业的联合互动将会更加顺利!共同探讨中国书业的营销创新之路,需要书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实现书业营销的辉煌!

文化生活 为什么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中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初始阶段

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中宣部高书生,发展空间还很广阔,发展环境亟须改善,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需要做出不懈努力

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100个最有价值中宣部高书生的品牌,美国有68个,欧盟有25个,日本有6个,中国没有。尽管我们国家有46个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销售的首位,但是还没有一个产品具有世界影响力,像美国的好莱坞、迪斯尼、百老汇、时代华纳,德国的贝泰斯迈,日本的索尼等世界一流的文化产品,我们仍然难以望其项背。“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没有品牌,就难以在市场上居于高位,也就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欧阳坚说。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认为,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属于典型意义上的弱质产业,特别是同制造业、信息产业等成熟产业相比,呈现出成长性好与体量较小并存、盈利空间较大与先天发育不良同在等方面的显著特征。

我国文化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这些差距表现在中宣部高书生

我国文化产业总量水平不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作的贡献,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25%,日本达到20%,而我国只占到2.6%。

缺乏骨干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由于文化产业起步晚,文化领域条块分割和市场壁垒严重,我国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缺少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缺乏骨干文化企业。据调查,在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中宣部高书生;在400家最富有的日本公司中,有81家是文化企业。但遗憾的是,中国企业500强中,至今尚无一家是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人才短缺,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创意文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尤其是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事实上,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人员的素质远远不够,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严重失衡。

文化产业融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我国文化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缺乏。企业发展主要依赖自身的积累,通过金融市场融资困难重重。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没有多少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限制了文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产业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配套政策不够健全,需要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门类还有待于进一步划分,还需要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和扶持。

文化产业的现状

中国文化产业特点中国本身文化底蕴丰厚,且文化没有排他性,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后都能取得不错的市场效益。

中国的文化产业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由政府提出,重点文化企业由政府扶植或是经营。

文化产业总体起步晚,市场发育度低,没有健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流动和奖励机制。

现行教育制度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懂文化的不懂技术,学技术的轻视人文,文化产业实力偏弱,规模小,管理方式滞后。

中国文化产业分类新闻服务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文化艺术服务

网络文化服务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其他文化服务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演艺业:建设10家左右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形成1至2个国际知名的演艺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从演艺大国到演艺强国的跨越奠定基础。

娱乐业:打造5至10家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竞争实力的娱乐业品牌,使国产娱乐设备、国产原创娱乐内容占据国内市场60%以上份额。

动漫业:力争到2015年,动漫业增加值超300亿元,着力打造5至10个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

游戏业:到2015年,游戏业市场收入规模达到2000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使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

艺术品业: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元。

工艺美术业: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

文化会展业:形成3至5个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

创意设计业:举办1至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和赛事活动,支持打造3至5个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

网络文化业: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核心竞争力。

数字文化服务业:形成一批采用数字技术提供制作、传播、营销、推广等服务的文化服务企业,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文化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文化产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文化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从近几年在政策协调和在基层调研中掌握的情况出发,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引人注目的趋势:

一是我国文化资源进入到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造成了地区的封锁,还造成了行业的垄断,最终对文化企业非常不利,表现为现文化企业非常弱小、同构化非常严重。中国和德国的出版业相比,我们全国有579家出版社,每年的产值都在600亿左右徘徊,而德国贝塔斯曼2008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139亿欧元。我们产业集中度低,低到什么程度?全国所有的图书出版社加在一起不如国外的一家公司,包括我们的演艺也是如此。

因此,改革方向应该是打破这种旧体制,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在文化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资源的调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在推动它整合。

二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行业融合的趋势。以前把文化细分成“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这三个领域,由于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今后将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行业界限将不再明显。比如,广电的两张网,即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移动网,随着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将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出现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电视报刊、电视剧场以及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报刊、手机图书等新业态,到时就很难说这些是属于上述哪个领域中的了。

三是文化与旅游以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今后随着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也就是深度旅游必将会在中国出现。同时,把文化的内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筑装修材料当中——这种文化和制造业的结合,既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文化体制改革将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发展,但是市场机制也有弊端。为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加强规划及调控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当务之急是研究和制订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 在2012年12月15日举行的“2012年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文化和金融合作的共识已经开始形成,这对产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他还透露,正和财政部门一起研究财政资金来支持文化金融的新模式。

截止到2012年12月,文化部与各银行机构部行合作的机制下,实现重点信贷融资项目97项,累计余额210.96亿元,部行合作带动了文化产业信贷余额的新高。

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已有77家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已有64家文化企业注册发行了1449.5亿元各类债券,为保证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参与文化产业投资的基金是135个,资金总规模超过1795亿元,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向极大的拓展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为文化企业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刘玉珠表示,将进一步的探索文化与金融结合的新规律、新渠道,扩大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全链条,鼓励各类机构积极参与文化企业在建融资试点,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文化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流通工作。打造银行、保险、证券等多方面参加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全链条建设,在拓展延伸文化产业链的同时来顺畅文化金融服务的链条。同时,注重于扶持小微企业,鼓励民间投资、金融改革等政策的配合,依托文化金融工作的实施来推动文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公司治理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投融资高潮

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各地继续加大投资兴建文化产业园;文化与资本领域对接推陈出新,文化基金仍层出不穷。展望2013年,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支持的宏观政策环境不会改变,文化产业投融资高潮或将再现;文化与科技结合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主题,各地有望出台相关落地政策,促进新兴文化业态强势发展。 金融资本和文化产业的对接进展迅速。4月27日,人民网[微博]在上交所上市,这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此外,新华网、华声在线、央视网等50家中央、地方新闻网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大潮。同时,2012年下半年以来,文化产业基金再度大规模集中设立,其中,中诚腾龙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和西安曲江影视投资基金在9月设立的基金目标总规模高达202亿元。资本之所以青睐文化产业与国家宏观层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2012年年初,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十八大报告又再次强调“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预计2013年这样的宏观政策面将得到延续,文化产业投融资高潮或将再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479亿元,比2010年增长21.96%,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我们预计,得益于宏观层面的支持和资本的介入,2012年、2013年文化产业可望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产业舞台成为“主角”。多部门联合出台《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出“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和升级,重点围绕演艺、工艺美术及新闻出版全产业链等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示范,同时促进广播电视网升级换代及新技术推广”等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方向;十八大报告更是强调“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在文化消费领域,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以电影产业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消费持续强劲,毫不理会经济的“寒意”;而以艺术品拍卖为代表的高端文化产品消费则打了个“寒颤”,未来的发展还有赖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回暖。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31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研究报告》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冲击400亿元,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已经征求意见一年多的《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预计在2013年初即可出台。广东省广电局电影管理处处长黄昌宁说,在广播电视这个大领域里面,电影将是国家从法律层面进行扶助的首个产业。在《促进法》的推动下,2013年的电影产业必将有突破性的发展。与大众文化消费的“旺”势相比,高端文化消费明显遇“冷”。业内人士观察,艺术拍品市场减少3至5成,拍卖成交破亿元人民币的藏品近35件,但2012年却屈指可数。展望2013年,因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快速“回暖”,高端文化产品的消费或将继续“走冷”。湖北省博物院研究员蔡路武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处在深度调整期,体现为激情回归理性,投资与收藏统一,发展策略调整以及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章

郑州市最新疫情最新封控区域,郑州最近疫情封控区

郑州市最新疫情最新封控区域,郑州最近疫情封控区

郑州学生什么时候返校 郑州学生返校时间安排如下:根据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第88号通告郑州市最新疫情最新封控区域的安排。2022年5月11日12日郑州市最新疫情最新封控区域,各中小学、幼儿...

建筑劳务公司税收筹划(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税务管理及纳税筹划)

建筑劳务公司税收筹划(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税务管理及纳税筹划)

本文目录一览: 1、劳务公司如何节税? 2、建筑施工类型企业如何去税收筹划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建筑企业如何有效开展税收筹划呢? 4、建筑服务该如何筹划节税 5、建筑公司税务筹划有哪些...

登封是不是风险区,登封市属于高风险地区吗

登封是不是风险区,登封市属于高风险地区吗

河南登封风险等级 高风险地区。根据查询河南登封登封是不是风险区的疫情防控中心显示:截止至2022年11月16日登封是不是风险区,该地区的风险等级是高风险地区。登封,隶属河南省郑州市,古称阳城、嵩阳,位...

很多个体户都不去税务登记,个体户不去税务登记的后果

很多个体户都不去税务登记,个体户不去税务登记的后果

个体户一直没做税务登记可以吗 个体工商户一年没办税务登记证是没事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在三证合一的改革中已经包含了税务登记证。但是需要办理税务登记,未及时办理税务登记,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

个人能办网约车营运许可证吗,个人能办网约车营运许可证吗多少钱

个人能办网约车营运许可证吗,个人能办网约车营运许可证吗多少钱

私家车办理网约车营运证 法律分析:1、车辆为个人所有的,车辆所有人应当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并具体从事网约车服务,不得将车辆转租、转包给其他人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活动。2、在主城区从事网约车...

小规模公司如何报税(小规模纳税人怎么申报纳税)

小规模公司如何报税(小规模纳税人怎么申报纳税)

本文目录一览: 1、小规模公司如何纳税 2、小规模纳税人怎么做账报税 3、小微企业报税怎么操作流程 小规模公司如何纳税 一、正面回答小规模企业报税先到税务机关去领表。表格也可到国家税务总局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