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代理人名词解释)

admin2个月前财务代理1

本文目录一览:

委托—代理理论

关于人员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通过实验或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二是利用博弈论从理论上分析动机和对策。而本书主要是探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人的动机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因而更多的是采用博弈论及其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进行分析。策略空间、效用函数,以及局中人的与博弈有关的特征等知识构成博弈的信息,从信息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类。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约束以及激励代理人。所谓不对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其市场理论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在博弈分析中,常常将在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知情者)称为代理人,将不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不知情者)称为委托人。

1.2.4.1 基本委托-代理模型

委托-代理理论试图模型化一类问题,即一个参与人(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人(代理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选择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的外部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其量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观测到的信息设计契约,以激励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委托人面对两个限制因素,一是代理人可能拥有委托人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私人信息,二是代理人还可能拥有委托人不能直接控制的私人决策领域,这两个因素分别被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机制的设计通常以三步不完全信息博弈进行研究[53]:第一步,委托人设计一个“机制”(或契约、激励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博弈规则,其中代理人发出无需成本的信号,机制也包含了信赖于已发出信号的“配给”;第二步,代理人选择接受或拒绝委托人所设计的机制,拒绝就等于不参加机制或博弈,拒绝者得到某种额定的“保留效用”;第三步,接受机制的代理人进行由机制所确定的博弈。如图1.4所示,为一个典型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树,图中的H、L分别表示代理人付出努力成本的“高”或“低”,π为产出函数,s为委托人付给代理人的报酬函数。显然,函数π、s的大小与代理人的努力成本(努力水平)有关。

图1.4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树

委托人的问题就是选择适当的s(H)和s(L),以使期望效用v=π-s最大化。但这需要面临来自代理人的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为个人理性约束(Individual Rationality,IR)或参与约束,即代理人从接受合同中得到的期望效用u不小于不接收合同时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u。(即保留效用,图1.4中u0=0),即u≥u0;第二个约束是激励相容约束(Incentive Com patibility,IC),在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代理人的努力时,代理人总是选择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努力水平,就是说只有当[s(H)-H][s(L)-L],即u(H)>u(L)时,代理人才会选择“高”努力。

若把代理人的努力a看做是连续的变量,取值范围为A;c为相应的成本支出函数,且H≥c(a)≥L≥0;x为委托人对代理人观测结果,其受代理人努力变量a与自然变量θ的影响,其中θ~N(0,σ2),并有分布函数F(x,π,a)和密度函数f(x,π,a)。假定产出是可观测变量,并且只有π是可观测的,则有x=π,此时委托-代理模型可写为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人员行为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模型在上述两个约束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次优”(Second Best)的,达不到帕累托最优(First Best)。也就是,委托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不可避免地让代理人承担过多的风险(破坏了最优风险分担)。

1.2.4.2 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

委托-代理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至少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果:一是基本的委托-代理模型发展得已经成熟;二是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已应用到经济管理的很多方面;三是委托-代理分析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单个委托人和单个代理人发展到了多个委托人和代理人,如表1.2所示[54],从代理人单一任务扩展到了代理人多个任务[55]。

表1.2 委托-代理关系分类

委托-代理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目标差异、风险态度不同、信息不对称,同样存在于实施ERP的企业用户与软件开发商、咨询顾问的合作关系中,加之目前我国ERP系统市场的不成熟,使得企业用户(委托人)与设计开发者(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突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尽管ERP系统实施的不成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但面对信息占优势的代理人来说,企业既无办法控制也无能力监测开发人员的努力,因而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将建筑工程中的监理机制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现实性。另外,软件系统的质量不仅决于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努力水平,同时也与企业用户的密切配合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说系统成功的前提应是双方相互信任与密切协作[56]。

代理理论 是什么意思?

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

代理理论主要涉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按照代理理论,经济资源的所有者是委托人:负责使用以及控制这些资源的经理人员是代理人。代理理论认为,当经理人员本身就是企业资源的所有者时,他们拥有企业全部的剩余索取权,经理人员会努力地为他为自己而工作,这种环境下,就不存在什么代理问题。但是,当管理人员通过发行股票方式,从外部吸取新的经济资源,管理人员就有一种动机去提高在职消费,自我放松并降低工作强度。显然,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个理性经济人。他的行为与原先自己拥有企业全部股权时将有显著的差别。如果企业不是通过发行股票、而是通过举债方式取得资本,也同样存在代理问题,只不过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这就形成了简森和梅克林的所说的代理问题。简森和梅克林将代理成本区分为监督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其中。监督成本是指外部股东为了监督管理者的过度消费或自我放松(磨洋工)而耗费的支出;代理人为了取得外部股东信任而发生的自我约束支出(如定期向委托人报告经营情况、聘请外部独立审计等),称为守约成本;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导致的其它损失,就是剩余损失。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你大概看看吧:

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消费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价格条件下,共卖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所能

获得的总效用最大的状态。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点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价格-消费曲线——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形成的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

衡点的变化轨迹。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

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

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吉芬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攀比效应——较为典型的连带外部正效应,消费者的一种赶时髦的偏好,即想拥有一种

其他消费者已拥有的商品。

虚荣效应——较为典型连带外部负效应,消费者想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

二的商品的偏好。

保留工资——

洛伦茨曲线——用纵轴表示社会财富百分比,横轴上将所有人口按照从低收入到高收入

从左向右排列,将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百分比积累起来,相应的点连

成的曲线。

基尼系数——是用来评价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经济社会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

了可测性和可比性。为绝对均等线OY与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与绝对均等线以下面积之

比。G=A/(A+B)

人力资本——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

机会成本——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入。或者

人力资本进行其他活动所创造的最大价值。

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对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并已在工作岗位上从事

有酬劳动的各类人员进行的再教育活动。

一般培训——职工经培训后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及可以用于原厂商,又可以用于其它厂商

专门培训——职工经培训后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只能用于原来的厂商。

生命周期储蓄动机——人进行储蓄的动机来自于对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们喜欢将收

入均军分配在所有时期上。为了退休后能消费而储蓄。

钟型收入曲线——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时期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时的收入高于

平均水平,以收入为纵轴,年龄为横轴形成的曲线。

永久收入理论——

目标储蓄——

确定性前景——

不确定性前景——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将某一生产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

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及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等产量线——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

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等产量线上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

素的比例。

产出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变,单独变动一

种投入的数量时,这种投入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相对变动。

生产力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统一比率变动

时的产出相对变动。

替代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相对变动引起的投

入碧绿的相对变动。

规模报酬——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统一比

例变动后产量变动的情况。

生产函数——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技术进步及类型——能够使一定数量的投入组合产出更多产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过

程。分为资本使用性技术进步、劳动使用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

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活动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要素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

补偿。

隐含成本——应付给厂商自有生产要素,但实际上没有付的报酬。

增量成本——由于某项生产决策而产生的相关成本,即总成本的增量。

经济利润——又称超级利润,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按机会成本计算的生产成本的

余额。

学习曲线——也叫进步函数,是用来反映平均成本随累计生产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变动

情况的一条曲线。

生产经济区——在等产量途中,将分别代表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等于0的投入组合点连接

起来的曲线即为脊线,脊线之间的区域为生产经济区。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趋势。

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出单一产品企业产出的总和。即联合成产超出分

别产出之和。

成本弹性——技术水平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总产量沿扩展线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总成

本的相对变动。

企业——存在已久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经济

单位。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组织。

交易成本——为了交换活动而耗费的成本。

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通过企业家的活动将一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

生产体系。

利润最大化——

现金——指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具体包括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和价值变动风

险很小的投资。

损益表——

现金流量表——以现金为编制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

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委托-代理问题——指委托人和代理人均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并且两者的效用最大化

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表现为道德风险、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在职高消费。是由于信

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不完备契约导致。

委托-代理理论——针对现代企业制度中显示存在着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理论。

信息不对称——指契约关系中的一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信息的状况。

不完备契约——指一个契约不能准确描述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

每种状态下契约双方的义务。

剩余索取权——企业收益在支付要素报酬和投入品价格之后的剩余收入的索取权。

市场——一组为买卖某种商品而相互发生联系的厂商和个人,或指同种商品由供求双方

作用形成价格的“地方”。

市场结构——指某种商品或劳务在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影响其主要因素:厂商数目多寡

和产品的差别程度。

完全竞争——纯粹竞争,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情况,不受任何障碍和干扰的市场

结构。

停止营业点——市场价格为MC与AVC的交点时,只能收回可变成本,是停止营业点。

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上,MC曲线位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

平均收益——厂商出售一定数量商品后,从每一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货币收入。

边际收益——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值。

边际物质产品——生产技术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

时总产量的增加量。MPP

边际产品价值——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时增加的边际物质产品的销售值。VMP=P.MPP

边际要素成本——最后追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厂商总成本的增加量。

一般均衡——所有市场同时达于均衡的状态。

帕累托最适度——生产资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并使另一个

人的处境变坏,已使集合体的效用达到最大值的状态。

垄断——独占,是市场处于完全由一家厂商所控制,市场上只有一个供给者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厂商间存在着产品差别,竞争与垄断因素并存,以竞争因素为主的市场结

构。

自然垄断——某些产品需大量固定设备投资,规模经济十分显著,成为自然垄断。

销售成本——

寻租——通过寻求或维持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来寻求和维持业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动。

寡头垄断——寡占。垄断与竞争因素并存,并以垄断因素为主的一种市场结构。市场上

存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垄断性厂商,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古诺均衡——双头市场上的厂商反应曲线相交的点,称为古诺均衡,各厂商在给定竞争

对手的产量时,实现了自己最大利润的产量,此时任一厂商都不会有改变产量的冲动。

价格领导——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厂商率先制定,其他厂商跟着定价或变价。

卡特尔——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如果少数厂商在统筹分配市场份额,决定出售产品的价

格或条件,控制出口的数量和质量,分享利润或收益,交换技术、商标或专利等方面达

成公开的联合协定。

差别定价——价格歧视,指厂商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所取不同的价

格,或在充分考虑生产、销售以及风险的变动后,相同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边际成本不

相称。

撇油法——在开始阶段采用高价的短期定价策略,以便将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来。

成本加成定价——所定的价格应能涵盖取得或生产产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业按目

标回报率获得的利润。

基本竞争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消费者;理性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完全竞争的市场。

市场失灵——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表现出自身难以克服的许多缺陷,市场经济没

有达到经济效率的运行状态。

外部性——当厂商或者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得到补偿或给予支付的情况

时间外部性——目前的某项经济活动对未来时期可能造成的额外受益或损失。

空间外部性——某项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上对周围经济主体造成的额外受益或损失。

货币外部性——能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的外部性。

技术外部性——不能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的外部性。

科斯定理——如果产权是明确界定的,而且谈判协商的交易成本为零,则无论初始有哪

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有极

端正外部性。

准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如消防、医疗、交通等。

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公益物品——政府强制消费的物品,如义务教育等。

公害物品——政府禁止消费的物品,如毒品。

污染许可证交易——政府对付污染造成的外部性的手段,使厂商拥有许可证才能排污,

但是许可证可以交易。

委托代理名词解释

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的代理权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行为而产生。

因委托代理中,被代理人是以意思表示的方法将代理权授予代理人的,故又称 “意定代理” 或 “任意代理”。

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委托代理理论的介绍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委托代理理论”早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

什么是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了;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世界——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经理、经理与员工、选民与人民代表、公民与政府官员、原(被)告与律师,甚至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所以为了预防和惩治代理人的败德行为,委托人有必要采取“胡萝卜与大棒”政策:一方面是对其代理人进行激励,力求实现激励相容;另一方面对代理的过程实行监督,充分发挥“经理人市场”的作用。这样使得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效用函数

相关文章

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汇编)

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汇编)

本文目录一览: 1、委托代理理论的介绍 2、什么是委托代理理论? 3、委托代理名词解释 委托代理理论的介绍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

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委托代理的名词解释)

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委托代理的名词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委托代理理论? 2、委托代理理论的介绍 3、委托—代理理论 4、委托代理名词解释 5、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6、代理理论 是什么意...

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名词代理的解释)

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名词代理的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代理理论 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委托—代理理论 4、什么是委托代理理论? 5、委托代理名词解释 6、委托代理理论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