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较大制累计次数怎么算)

admin2个月前公司注册1

本文目录一览:

求向上累计,向下累计的计算方法!

向下累计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高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的组向变量值低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的组所进行的逐组累计。向上累计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所进行的逐组累计。

向下累计组距数列中的向下累计,表明各组下限以上总共所包含的总体次数和比率有多少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向上累计组距数列中的向上累计,表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所包含的总体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扩展资料:

用excel计算向下累计的频数注意:

第一次累计,直接输入需要累计的第一个值,第二次累计,输入公式,公式内容为第一次累计值加上第二个需要累计的值。

第三次累计值用第二次累计的值加上第三个需要累加的值,依次类推。从计算第三次累计值开始,用填充柄向下拉就可以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了,不用一次次输入。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向下累计

百度百科-向上累计

较小制累计频数怎么算

向下累计。

4.2。

4.2+8.3。

4.2+8.3+10.7。

.....以此类推。

向上累计则是从最后500以上开始从下往上加。

累计频数计算方法有两种:

1、是从类别顺序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的开始一方向类别顺序的最后一方累加频数(数值型分组数据则是从变量值小的一方向变量值大的一方累加频数)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称为向上累积。

2、是从类别顺序的最后一方向类别顺序的开始一方累加频数(数值型分组数据则是从变量值大的一方向变量值小的一方累加频数),称为向下累积。通过累积频数, 可以很容易看出某一类别(或数值)以下或某一类别(或数值)以上的频数之和。

累计次数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品管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一、检查表 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 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 ①确定检查对象; ②制定检查表; 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 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 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 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 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 ① 确定研究的主题; ② 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 ③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 ④ 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 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 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 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 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 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 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 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 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 ① 降低不良的依据; ②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③ 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3、实施步骤 ①收集数据,用层别法分类,计算各层别项目占整体项目的百分数; ②把分好类的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数; ③绘制横轴和纵轴刻度; ④绘制柱状图; ⑤绘制累积曲线; ⑥记录必要事项 ⑦分析柏拉图 要点:A柏拉图有两个纵坐标,左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右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的累积百分数;B柏拉图的横坐标一般表示检查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C绘制柏拉图时,按各项目数量或金额出现的频数,对应左侧纵坐标画出直方形,将各项目出现的累计频率,对应右侧纵坐标描出点子,并将这些点子按顺序连接成线。 4、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柏拉图要留存,把改善前与改善后的柏拉图排在一起,可以评估出改善效果; ②分析柏拉图只要抓住前面的2~3项九可以了; ③柏拉图的分类项目不要定得太少,5~9项教合适,如果分类项目太多,超过9项,可划入其它,如果分类项目太少,少于4项,做柏拉图无实际意义; ④作成的柏拉图如果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差不多时,柏拉图就失去意义,与柏拉图法则不符,应从其它角度收集数据再作分析; ⑤柏拉图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数据项别已经清楚者,则无需浪费时间制作柏拉图; ⑥其它项目如果大于前面几项,则必须加以分析层别,检讨其中是否有原因; ⑦柏拉图分析主要目的是从获得情报显示问题重点而采取对策,但如果第一位的项目依靠现有条件很难解决时,或者即使解决但花费很大,得不偿失,那么可以避开第一位项目,而从第二位项目着手。 四、因果图 所谓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主要用于分析品质特性与影响品质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是一种用于分析品质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又称为鱼骨图。 1、分类 1)追求原因型:在于追求问题的原因,并寻找其影响,以因果图表示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间的关系; 2)追求对策型:追求问题点如何防止、目标如何达成,并以因果图表示期望效果与对策的关系。 2、实施步骤 ① 成立因果图分析小组,3~6人为好,最好是各部门的代表; ② 确定问题点; ③ 画出干线主骨、中骨、小骨及确定重大原因(一般从5M1E即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 法Method、测Measure、环Environment六个方面全面找出原因); ④ 与会人员热烈讨论,依据重大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中原因或小原因,绘至因果图中; ⑤ 因果图小组要形成共识,把最可能是问题根源的项目用红笔或特殊记号标识; ⑥ 记入必要事项 3、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确定原因要集合全员的知识与经验,集思广益,以免疏漏; ②原因解析愈细愈好,愈细则更能找出关键原因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有多少品质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 ④如果分析出来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要想改进有效果,原因必须要细分,直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⑤在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每个因素的主要性; ⑥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5W2H的方法逐项列出,绘制因果图时,重点先放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原因、结果”,分析后要提出对策时则放在“如何才能解决”; Why——为何要做?(对象) What——做什么?(目的) Where——在哪里做?(场所) When——什么时候做?(顺序) Who——谁来做?(人) How——用什么方法做?(手段) How much——花费多少?(费用) ⑦因果图应以现场所发生的问题来考虑; ⑧因果图绘制后,要形成共识再决定要因,并用红笔或特殊记号标出; ⑨因果图使用时要不断加以改进。 五、散布图 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描绘在X-Y轴坐标系上,以掌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这种图形叫做“散布图”,也称为“相关图”。 1、分类 1)正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也增大; 2)负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却减小; 3)不相关:变量X(或Y)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并不改变; 4)曲线相关:变量X开始增大时,Y也随着增大,但达到某一值后,则当X值增大时,Y反而减小。 2、实施步骤 1)确定要调查的两个变量,收集相关的最新数据,至少30组以上; 2)找出两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两个变量描入X轴与Y轴; 3)将相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上坐标系; 4)计入图名、制作者、制作时间等项目; 5)判读散布图的相关性与相关程度。 3、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1)两组变量的对应数至少在30组以上,最好50组至100组,数据太少时,容易造成误判; 2)通常横坐标用来表示原因或自变量,纵坐标表示效果或因变量; 3)由于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5M1E的变化,导致数据的相关性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获得的条件进行层别,否则散布图不能真实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当有异常点出现时,应立即查找原因,而不能把异常点删除; 5)当散布图的相关性与技术经验不符时,应进一步检讨是否有什么原因造成假象。 六、直方图 直方图是针对某产品或过程的特性值,利用常态分布(也叫正态分布)的原理,把50个以上的数据进行分组,并算出每组出现的次数,再用类似的直方图形描绘在横轴上。 1、实施步骤 1)收集同一类型的数据; 2)计算极差(全距)R=Xmax-Xmin; 3)设定组数K: K=1+ 数据总数 50~100 100~250 250以上 组 数 6~10 7~12 10~20 4)确定测量最小单位,即小数位数为n时,最小单位为10-n; 5)计算组距h,组距h=极差R/组数K; 6)求出各组的上、下限值 第一组下限值=Xmin-测量最小单位10-n/2 第二组下限值(第一组上限值)=第一组下限值+组距h; 7)计算各组的中心值,组中心值=(组下限值+组上限值)/2; 8)制作频数表; 9)按频数表画出直方图。 2、直方图的常见形态与判定 1)正常型:是正态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过程正常; 2)缺齿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3)偏态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4)离岛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5)高原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6)双峰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7)不规则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七、控制图 1、控制图法的涵义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静态因素也有动态因素,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即时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质量隐患,以便改善生产过程,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出控制图法就是这样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它利用现场收集到的质量特征值,绘制成控制图,通过观察图形来判断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控制图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它是一种带控制界限的质量管理图表。运用控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控制图上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况,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了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使生产过程恢复稳定状态。也可以应用控制图来使生产过程达到统计控制的状态。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是一种统计分布.因此,绘制控制图需要应用概率论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记录图形,图上有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并有反映按时间顺序抽取的各样本统计量的数值点。中心线是所控制的统计量的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与中心线相距数倍标准差。多数的制造业应用三倍标准差控制界限,如果有充分的证据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界限。 常用的控制图有计量值和记数值两大类,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每类又可细分为具体的控制图,如计量值控制图可具体分为均值——极差控制图、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等。 2、控制图的绘制 控制图的基本式样如图所示,制作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 ②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 ③在控制图上描点; ④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 控制图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 ②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 ③使用控制图做工序管理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 ④控制图上的点有异常状态,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生产,这是控制图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 ⑤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公差线是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线是用来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 ⑥控制图发生异常,要明确责任,及时解决或上报。 制作控制图时并不是每一次都计算控制界限,那么最初控制线是怎样确定的呢如果现在的生产条件和过去的差不多,可以遵循以往的经验数据,即延用以往稳定生产的控制界限。下面介绍一种确定控制界限的方法,即现场抽样法,其步骤如下: ①随机抽取样品50件以上,测出样品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做控制图; ②观察控制图是否在控制状态中,即稳定情况,如果点全部在控制界限内.而且点的排列无异常,则可以转入下一步; ③如果有异常状态,或虽未超出控制界限,但排列有异常,则需查明导致异常的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使之处在控制状态,然后再重新取数据计算控制界限,转入下一步; ④把上述所取数据作立方图,将立方图和标准界限(公差上限和下限)相比较,看是否在理想状态和较理想状态,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必须采取措施,使平均位移动或标准偏差减少,采取措施以后再重复上述步骤重新取数据,做控制界限,直到满足标准为止。 3、怎样利用控制图判断异常现象 用控制图识别生产过程的状态,主要是根据样本数据形成的样本点位置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失控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①样本点超出控制界限;②样本点在控制界限内,但排列异常。当数据点超越管理界限时,一般认为生产过程存在异常现象,此时就应该追究原因,并采取对策。排列异常主要指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③连续七个以上的点全部偏离中心线上方或下方,这时应查看生产条件是否出现了变化。④连续三个点中的两个点进入管理界限的附近区域(指从中心线开始到管理界限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这时应注意生产的波动度是否过大。⑤点相继出现向上或向下的趋势,表明工序特性在向上或向下发生着变化。 ⑥点的排列状态呈周期性变化,这时可对作业时间进行层次处理,重新制作控制图,以便找出问题的原因。 控制图对异常现象的揭示能力,将根据数据分组时各组数据的多少、样本的收集方法、层别的划分不同而不同。不应仅仅满足于对一份控制图的使用,而应变换各种各样的数据收取方法和使用方法,制作出各种类型的图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现了超越管理界限的异常现象,却不去努力追究原因,采取对策,那么尽管控制图的效用很好.也只不过是空纸一张。 品管新七大手法 ☆关联图 ☆系统图 ☆亲和图 ☆矩阵图 ☆ PDPC法(过程决策方法) ☆箭条图 ☆数据矩阵解析法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职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能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人,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的效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上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以上八大质量管理原则形成了质量管理体标准的基础. 这些问题你上网去查查,你会发现有很多你可以学到的

较小制累计次数的含义

较小制累计次数的含义:较小值累计次数表示小于该组变量值上限的次数合计有多少。较小制累积,即从最小组的次数起逐组累计,每组的累积次数表示小于该组上限值的次数之和;另一种是较大制累积,即从最大组的次数起逐组累计,每组的累积次数表示。

信息加工技术:

信息加工技术是对信息进行描述、分类、排序、转换、浓缩、扩充、创新等的技术。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已有两次突破:从人脑信息加工到使用机械设备(如算盘,标尺等)进行信息加工,再发展为使用电子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信息加工。再发展为使用电子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信息加工。

各位大侠请给一些关于七下数学频数分布的题目,别少于5题,有答案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共30分)

1.在10,20,40,30,80,90,50,40,40,50这10个数据中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的极差是

组号 1 2 3 4 5 6 7 8

频数 11 14 12 13 13 x 12 10

A.40 B.70 C.80 D.90

2.将100个数据分成8个组,如右表:

则第6组的频数为 ( )

A.12 B.13 C.14 D.15

3.将一个有40个数据的样本经统计分成6组,若某一组的频率为0.15,则该组的频数为 ( )

A.6 B.0.9 C.6.67 D.1

4.已知样本:10,8,6,10,8,13,11,10,12,7,9,8,12,9,11,12,9,10,11,10,那么在频率分布表中,频率为0.2的组是 ( )

A.5.5~11.5 B.7.5~9.5 C.9.5~11.5 D.11.5~13.5

5.已知样本:25,28,30,27,29,31,33,36,35,32,26,29,31,30,28,那么频率为0.2的范围是 ( )

A.25~27 B.28~30 C.31~33 D.34~36

6.要了解全市八年级学生身高在某一范围内的学生所占比例的大小,需知道相应样本的( )

A.平均数 B.方差 C.众数 D.频数分布

7.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A.各小组频率之和等于n B.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1

C.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n D.各小组长方形高的和等于1

8.抽取40份数学试卷,其中60分以下的频数是5,则不及格的频率是 ( )

A.0.5 B.1 C.0.125 D.0.25

9.某班有48位同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分数只取整数,统计其成绩,绘制出频率分布直方图(横半轴表示分数,把50.5分到100.5分之间的分数分成5组,组距是10分,纵半轴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如图所示,从左到右的小矩形的高度比是1:3:6:4:2,则由图可知,其中分数在70.5~80.5之间的人数是

A.9 B.18 C.12 D.6

10.小敏统计了全班50名同学最喜欢的学科(每个同学只选一门学科).统计结果显示:最喜欢数学和科学的频数分别是13和10.最喜欢语文和英语的人数的频率分别是0.3和0.2,其余的同学最喜欢社会,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最喜欢语文的人数最多 B.最喜欢社会的人数最少

C最喜欢数学的人数和最喜欢语文的人数之和超过总人数的一半

D.最喜欢科学的人数比最喜欢英语的人数要少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一次体检,初一(1)班24名男生中有2人是1.48米,7人身高在1.50米到1.60米之间,11人身高在1.60米至1.70米之间,有4个已超过1.70米,最高的已达1.79米,则初一(1)班男生身高的极差是________。

12.对2000个数据进行了整理,在频率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________,各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

13.已知一个40个数据的样本,把它分成六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为10,5,7,6,第五组的频率是0.10,则第六组的频率为________。

14.一组数据共有40个,分为6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是10,5,7,6,第5组占总数的10%,则第6组的频数为________。

15.某班有48位同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分数只取整数,统计其成绩,绘制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横半轴表示分数,把50.5分到100.5分之间的分数分成5组,组距是10分,纵半轴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图中从左到右的小长方形的高度之比是1:3:6:4:2,则由图中可知其中分数在70.5到80.5之间的人数是________。

16.为了了解小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了某小学同年级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分成4组,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前三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1,0.3,0.4,第一小组的频数为5,则第四小组的频率是________,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是________

17.从某厂生产同种规格的电阻中,抽取100只进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其中最大值为11.58欧,最小值为10.72欧,对这组数据进行整理时,确定它的组距为0.10,则应分成________组。

18.在一次篮球训练中,小明练习投篮,共投篮40次,其中投中25次,那么小明投中的频率是________。

19.为了解某地初中三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从该地的一所中学选取容量为60的样本(60名学生的身高,单位:厘米),分组情况如下:

分组 147.5~155.5 155.5~163.5 163.5~171.5 171.5~179.5

频数 6 21 m

频率 a 0.1

则a=________、m=________。

20.今年,浙江省教育网开通了网上教学,某校初三年级(8)班班主任为了了解学生上网学习时间,对本班40名学生某天上网学习时间进行了调查,将数据(取整数)整理后,绘制出如图所示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各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15,0.25,0.35,0.20,0.05,则根据直方图所提供的信息,这一天上网学习时间在100~119分钟之间的学生人数是________人。如果只用这40名学生这一天上网学习时间作为调查结果,这样的推理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三、解答题(60分)

21.(8分)为了了解某中学初三年级250名学生升学考试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求得 =94.5.下面是50名学生数学成绩的频率分布表.

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抽样分析的过程中,样本是________;

(2)频率分布表中的数据a=________,b=________;

(3)估计该校初三年级这次升学考试的数学平均成绩约为________分;

(4)在这次升学考试中,该校初三年级数学成绩在90.5~100.5范围内的人数约为________人。

频率分布表

分组 频数累计 频数 频率

60.5~70.5 3 a

70.5~80.5 正— 6 0.12

80.5~90.5 正 9 0.18

90.5~100.5 正正正 17 0.34

100.5—110.5 正 b 0.2

110.5~120.5 正 5 0.1

合计 50 1

组别 频数累计 频数 频率

0~19.5

19.5~39.5

39.5~59.5

59.5~79.5

79.5~99.5

合计 50

22.(8分)下面是50名学生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分点不是数据,百分制).如图所示.

(1)列出频率分布表;

(2)求及格人数和及格率(60分及60分以上及格);

频率分布表

23.(10分)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长方形的高表示该组人数),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

(2)在这个问题中的样本指什么?

(3)如图,视力在4.9~5.1(含4.9、5.1)均属正常,那么全市有多少初中生的视力正常?

26.(12分)老师想知道学生们每天在上学的路上要花多少时间,于是让大家将每天来校上课的单程时间写在纸上,下面是全班30名学生单程所花的时间(分钟):20,20,30,15,20,25,5,15,20,10,15,35,45,10,20,25,30,20,15,20,20,10,20,5,15,20,20,20,5,15.

(1)在这个统计中,单程花多少分钟这一数据的频数最大?

(2)如果把这些数据分成小于20分钟,等于20分钟和大于20分钟这三档,那么各档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多少?并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假如老师随机地问一个同学,你认为老师最可能得到的答案是几分钟?

够了吧 呵呵呵呵

累计次数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1.向上累计向上累计是将各组次数或比率从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向上累计每组的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表示该组上限以下的次数和或频率和

相关文章

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解析)

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较小制累计次数例题解析)

本文目录一览: 1、哪里错了 较小制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变量值下限的次数合计有多少 2、较小制累计频数怎么算 3、各位大侠请给一些关于七下数学频数分布的题目,别少于5题,有答案啊 4、累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