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外包流程管理的六个步骤(外包工作流程)

admin1个月前新闻资讯1

本文目录一览:

IT服务外包工作的标准流程?

企业IT外包服务流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为“设备调研”,在这个阶段,IT工程师会对公司的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外围设备、软件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记录。 这个过程有助于工程师未来上门排除故障时缩短所需要的服务时间,具体工作如下:

1.1 建立全面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编号、购买时间、保修期限、使用人、详细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

1.2 根据设备硬件配置,建立每台设备的驱动程序库;

1.3 建立网络维护文档,包括网络结构图、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和服务器)的具体配置调试说明等;

1.4 建立软件使用手册,包括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的安装流程,特殊软件的建立过程和维护说明等;

1.5 建立标签体系,与设备编号一一对应,避免由于使用人的变更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1.6 登记特殊设备,并建立相关FAQ文档;

1.7 建立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指定网络管理软件,建立网络运行状况的直观图象显示;

1.8根据计算机具体硬件配置建立操作系统备份库,若为兼容机并具体硬件型号较杂,应建立起相同配置机型较多的系统备份库,以及一些重要机器的系统备份库。(如财务,人事,主管,经理等);

1.9统计出公司软件需求列表及版权情况,建立起公司所有常用软件的备份库并实施到局域网中方便安装,更新。

二.第二阶段为“方案制定”。这个阶段很容易被广大公司所忽视。很多企业搭建了基础网络后,虽然已经可以使用最基本的网络应用服务,例如:文件共享、宽带访问共享、打印机共享等,但是由于不重视网络安全、数据备份、权限管理、良好的操作规范,引起IT设备故障及网络故障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网络管理人员不专业,对网络架构缺乏大局观。所以频繁陷入解决故障的事后处理中,不能做到对故障发生的事先防范。在这个阶段,外包公司会根据企业的业务需要和设备状况量身定。

外包管理流程

业务外包这个新兴的管理模式以其有效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特性成了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那么,外包管理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外包操作模式近几年来日趋流行,究其原因是因为工业结构日益合理,社会分工日益明细,在Internet的驱动下,全球工业结构正在进行着新一轮重组:一方面,无生产线公司(如设计型公司和销售型公司)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业内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信息产品、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原材料的生产更多地集中到了少数制造商身上。这些不仅为外包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外包在中国还不算成熟,成交额仍占较小比例,主要原因是相关政策、法规不同步,计划经济的痕迹依然存在。但沿海一带毕竟还是涌现出了一批生机勃勃的年轻企业,例如众所周知的TCL集团和创维集团就在他们的看家产品-电视机上市初期成功地采用了外包操作模式。

外包通常包括两重含义:电子元器件外包和系统整机外包。电子元器件外包指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或CEM(合同制造商)授权某家分销商全盘负责其生产所需的元器件采购、检验、库存和后勤运输,这种操作模式的最大优点,一是大大减少采购成本,二是将制造商自身担负的库存风险转嫁到分销商身上,三是有利于高品质元器件的稳定供应。系统整机外包是指设计公司或OEM将部分或全部系统整机生产任务转到CEM处进行生产,这种操作模式相对较为复杂,本文将从评审?评估和跟进三大环节主要阐述整机外包的管理要点。

第一步:评审外包可行性

评审是合同评审和交付能力评审的总称,即对市场部签定的合同条款、约定产品特性和市场前景、自身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和制造成本进行综合分析。评审是决定是否外包以及如何外包的基础。评审工作一般由市场、采购、设计、生产和品质等部门的专家约6-15人组成的评审小组来完成。评审不仅仅只是外包可行性分析,而且要形成系统性文件,具备可操作性,如设计方案、工序控制要点、关键参数检测方法、外包进程表及相关责任人等。

就流行产品而言,外包不仅是“赶潮”的捷径,也是开发市场的试金石,相应评审工作也很简单。“如果合约产品工艺比较成熟,还是委托加工和代料加工更容易操作”,深圳市长矩实业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陈梓清说,“这样做虽然利润薄,但涉资少,资金周转快。”长矩公司是专业从事家电贸易的外向型企业,委托加工和代料加工占公司业务总额的六成以上。

新产品的评审工作就显得复杂得多,甚至还要邀请多个潜在合同制造商代表参与讨论。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包括:一是自建或改造生产线,自行??和制造;二是自已完成设计后委任合同制造厂家;三是根据与需方达成的验收标准,全过程外包。至于采用那种方案,还要看产品的市场前景和自身的交付能力。在信息产业界,一般系统整机类产品的市场寿命最多不过两年,有的甚至还要更短。因此,第二种方案对一些年轻的中国企业来说不失为上策,既发挥了自身的人才优势,控制了上游资源,又利用了老企业制程工艺成熟的长处,而且资金占用率也比较低。

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华晶电子集团是中国“八五”期间斥巨资堆砌而成的大型IC制造商?华晶曾在中国的彩电国产化浪潮中灿烂一时,但转眼间公司当年的辉煌已成为过去。因此,常有人这样想:如果当初只建华晶中央研究所,其结果又怎样呢?华晶的.例子一方面?明了信息产业发展之快,竞争之激烈;另一方面也警示人们评审的重要性。

当然,复杂项目或大宗订单的评审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Q的,这就需要将评审工作分解成几个部分,再有条不紊地逐个处理。若有需要与需方进行讨论的地方,应充分进行沟通;有关新产品开发、设计评审以及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还要邀请合同制造商来参与,直至完全满足合同要求为止。

第二步:合同制造商评估

合同制造商是外包的载体。合同制造商评估是外包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评估通常由工厂评审?制造能力评审和样品认证三部分组成。

工厂审核是对潜在合同制造商的品质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进行现场考评。潜在合同制造商指有合作意向和具备一定供应能力的生产厂家。审核工作一般由采购部组织品质管理及工程等部门的专家共3-4人组成。审核的依据是本公司的管理要求。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品质管理体系?环境与安全体系?工序控制?生产计划系统?员工士气及教育培训等。审核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作为是否继续制造能力评审的依据。

三和电容器有限公司(Samwha Capacitor Ltd)是韩国最大的电容器制造商。该公司采购主任Sang Gil Kim曾表示,三和是Samsung、Deawo、Hyundai及欧美知名电信器材制造商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因此对合同制造商的管理及供应能力要求也相当高。Kim说,三和对潜在合同制造商进行工厂评审之前,首先会向对方介绍三和公司的品管制度和要求:如采购管理?物品标识系统?不合格品处理程序?纠正及预防措施?工程更正规定?仓库管理要求?工序管理?环境管理等。如果合同制造商接受上述条款,愿意进一步合作的话,我们才考虑安排评审计划。

评估的另一环节是制造能力评审。这一项很重要,但却往往被大多数厂家忽略。实际上外包中的合同制造商相当于供方制造车间的角色。制造能力评审从本质上讲,就是将上一步有关外包产品的评审结果,如设计要求?关键工序要求?关键材料要求?验收标准?交付条约等,与合同制造商方面的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以确保合同制造商完全满足合同要求。如达不到要求,可考虑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公差或其它加工/制造条件。评审结果应形成文件,注明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质控文件的编号、关键参数测量方法及所使用仪器仪表名称等。

Kim认为,制造能力是合同制造商综合实力的标志。三和在选择片式电容器合同制造商时,产品品质和生产规模是两个首先必须考核的项目,两者缺一不可。

合同制造商评估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样品认证。当然,这里的样品也可能仅是类比产品而已,但它至少是合同制造商生产能力的一个缩影。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合同制造商在提交样品的同时应附带自己检测合格的报告,注明所采用标准的代号,因为对方在检查时要参考或类比合同制造商提交的报告;第二,采购商不应因某个产品或某个产品的某项性能不合格而就此淘汰该合同制造商,而应让其重新调试或重新送样,直到所有项目全部合格为止。

第三步:跟进管理

选定合同制造商以后,要在外包过程中进行跟进。跟进即对当前合同制造商供应质量的稳定性和品质保证体系的连续性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形成文件归档,然后定期反馈给合同制造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及预防措施。跟进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检验、品质保证体系审核等。

由于外包物品直接面向需方,检查就显得特?e重要。检查不仅仅局限于最终产品,而应涉及来料、工序和一切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环节。“在合同制造商制造车间所做的一切检查活动既不能减轻其提供合格品的责任,也不排除以后的拒收”,云海计算机通讯有限公司品质部工程师郑裕堂说:“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所有不合格问题,我们都会现场提出来,与合同制造商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解决”。

检验则不同。检验是由具备一定专业经验并持有上岗证的QA(品质保证)人员按照一定程序和指定的标准对合同制造商完成的产品进行验收。验收的地点可以在合同制造商的货仓,也可以在双方约定的其它地方。凡经检验合格的产品,均应在外包装箱盖印标识,并做好书面记录,适当时输入电脑,形成合同制造商档案。

对于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交MRB(不合格品评审小组)处理,以确保检验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凡经品质工程师断定,MRB确认存在品质问题的,应由SQA(供应商品质保证)品质工程师负责对该合同制造商进行品质投诉和跟进,合同制造商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卸其责任。

由于外包过程中的合同制造商担当着供方工厂的角色,对于长期合作的合同制造商来说,每年进行一次品质体系审核是极为必要的。审核工作由SQA安排,参加人员应包括内审员、采购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约3-6人组成。审核前应由内审员制定一个检查表,检查表应以ISO9000标准为基础,以公司自身要求和供应商的具体情况为补充,审核的范围是与供应产品有关的部门和生产工序。

对于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应发出“整改通知”,要求合同制造商在一个星期内向SQA寄交书面形式的“整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具体的纠正措施和实施步骤。同时,SQA应将该报告纳入合同制造商档案,以便进一步跟进或在下一次评审中检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由此可见,外包是一种运作灵活的经营模式。在外包过程中,应把合同制造商看成同客户同等重要的合作伙伴,尽可能多地在管理和技术上予以支持,以建立长期、稳定和信任的伙伴关系,共同进步,共同受益。

外包管理的关键步骤

业务外包这个新兴的管理模式以其有效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特性成了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 选定合同制造商以后,要在外包过程中进行跟进。跟进即对当前合同制造商供应质量的稳定性和品质保证体系的连续性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形成文件归档,然后定期反馈给合同制造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及预防措施。跟进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检验、品质保证体系审核等。由于外包物品直接面向需方,检查就显得特别重要。检查不仅仅局限于最终产品,而应涉及来料、工序和一切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环节。“在合同制造商制造车间所做的一切检查活动既不能减轻其提供合格品的责任,也不排除以后的拒收”。

外包跟单的流程和管理

外包跟单业务外包流程管理的六个步骤的流程和管理

外包是指企业将所需求的物品委托其他企业承制。有成品外包、半成品外包、材料外包、技术外包、某项工艺外包等。

一、外包(协)的一般流程

1.外包(协)的评估

根据所需商品的生产工艺和本企业的生产现状业务外包流程管理的六个步骤,进行比较分析业务外包流程管理的六个步骤,作出是否需要外包(协)的评估报告。

2.外包(协)申请

根据上述的`评估报告,确需外包(协)的生产订单,应该及时提出申请,同时为选择外包(协)加工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外包(协)加工企业的选择

选择外包(协)生产企业除了加工生产能力、加工生产设备、员工素质、质量意识和控制手段、信用度外,还要考虑业务外包流程管理的六个步骤:(1)价格;(2)交期;(3)数量;(4)交易条件。

4.外包(协)合同的签订

在确定外包(协)加工企业后,需要依外包(协)的方式不同而与外包(协)加工企业签订不同内容的合同。并对违约责任予以明确。

5.合同的履行与跟单

如果将签订外包(协)合同看成完成生产任务的基础,那么合同的履行是完成生产任务的保障。在合同的履行期间,委托加工方要派出跟单员跟踪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6.本次外包(协)的总结

在完成本次外包(协)的跟单任务后,跟单员必须整理资料,交公司归档,同时要对本次外包(协)的进行总结,以利于再有类似订单时,迅速选择外包(协)加工企业。

二、外包管理

1.领(发)料管理

在“包工”的外包(协)业务中,外发企业必须提供原材料和辅料。

2.验收管理

对外包(协)加工企业送回的成品在入库前,要进行检查并作记录。一般而言,跟单员在外包(协)加工企业跟单时,应该对其生产过程和生产商品的质量进行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在外包(协)加工企业必须及时解决,从而在生产商品入库时只要清点数量即可。

3.账务管理

可以说,外包(协)加工企业的管理如同本企业的生产管理一样,同样要对原材料、辅料的入库和成品的出库进行定期盘点,以使账、物相符。

三、外包质量管理

1.明确标准。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转化为明确的质量检验标准,使检验人员知道什么是合格什么是不合格。

2.度量。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取得产品质量的客观数据。

3.对比。将实际度量结果与质量标准相对比,以检验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

4.判定。根据对比结果,判断单件产品或一批产品是否合格。

5.处理。对于不同的检验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单件产品经检验合格则放行,不合格的则打上标志后隔离存放;对工序检验不合格的,则决定停产或调整;对原材料检验不合格的,则不能人库,需退回。

6.记录。每次检验,都要有记录,并出具“查货报告”,同时要求外包企业的负责人签字确认,以便在下一次的复检中,作为凭据。

;

生产外包的操作流程及怎么样去管理?

这个问题难度确实很大。呵呵

做自已的品牌,让别的厂家去做,一般要根据客户的订单下来后,要安排外协厂生产订单,然后给其它外加工厂下达生产指令单,完后,产成品入库。料的话,看你与外协厂是如何合做的,有的是去料加工,有的是备料加工,产品质量有QC检验的,还有自已的产品工艺文件上都有详细的说明。 与客户沟通的方式很多QQ,传真,电话。

保险服务外包 业务

业务外包流程主要包括: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活动、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验收、会计控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该图列示的业务外包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业务外包,具有通用性。企业在实际开展业务外包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指企业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企业缺乏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导致制定实施方案时无据可依;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未明确业务外包范围,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将不宜外包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实施方案不合理、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或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业务外包失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并根据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以突出管控重点,同时明确规定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第二,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第三,根据企业年度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及复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外包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第四,认真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业务外包的意见,并根据其合理化建议完善实施方案。

(二)审核批准审核批准,是指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业务外包实施方案。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对业务外包的审批不规范;审批不严格或者越权审批,导致业务外包决策出现重大疏漏,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未能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合理审核以及做出恰当判断,导致业务外包不经济。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层级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同时加大对分公司重大业务外包的管控力度,避免因分公司越权进行业务外包给企业带来不利后果。第二,在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和评价时,应当着重对比分析该业务项目在自营与外包情况下的风险和收益,确定外包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第三,总会计师或企业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重大业务外包的决策,对业务外包的经济效益做出合理评价。第四,对于重大业务外包方案,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

(三)选择承包方选择承包方,是指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选择承包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承包方不是合法设立的法人主体,缺乏应有的专业资质,从业人员也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技术资格,缺乏从事相关项目的经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甚至陷入法律纠纷;外包价格不合理,业务外包成本过高导致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导致相关人员涉案。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充分调查候选承包方的合法性,即是否为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是否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第二,调查候选承包方的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履历和专业技能。第三,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业界评价和口碑。

第四,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人工成本、营销成本、业务收入、人力资源等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第五,引入竞争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第六,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从候选承包方中择优做出选择,并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监督处罚制度,避免相关人员在选择承包方过程中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

(四)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确定承包方后,企业应当及时与选定的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约定业务外包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合同条款未能针对业务外包风险做出明确的约定,对承包方的违约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导致企业陷入合同纠纷和诉讼;合同约定的业务外包价格不合理或成本费用过高,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充分考虑业务外包方案中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第二,在合同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明确承包方提供的服务类型、数量、成本,以及明确界定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

第三,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企业有权督促承包方改进服务流程和方法,承包方有责任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方式和频率,将外包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企业,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沟通。第四,在合同的服务和质量标准方面,应当规定承包方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应实施的补救措施。第五,在合同的保密事项方面,应具体约定对于涉及本企业机密的业务和事项,承包方有责任履行保密义务。第六,在费用结算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第七,在违约责任方面,制定既具原则性又体现一定灵活性的合同条款,以适应环境、技术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

(五)组织实施业务外包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是指企业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组织业务外包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分配,建立与承包方的合作机制,为下一环节的业务外包过程管理做好准备,确保承包方严格履行业务外包合同。企业在组织开展业务外包时,应当根据业务外包合同条款,落实双方应投入的人力资源、资金、硬件及专有资产等,明确承包方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工作流程、模式、职能架构、项目实施计划等内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组织实施业务外包的工作不充分或未落实到位,影响下一环节业务外包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导致难以实现业务外包的目标。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制定业务外包实施的管控措施,包括落实与承包方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资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机制,确保承包方在履行外包业务合同时有章可循。第二,做好与承包方的对接工作,通过培训等方式确保承包方充分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从价值链的起点开始控制业务质量。第三,与承包方建立并保持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业务外包过程存在的问题。第四,梳理有关工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上的岗位职责分工、运营模式、管理机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要求。

(六)业务外包过程管理根据业务外包合同的约定,承包方会采取在特定时点向企业一次性交付产品或在一定期间内持续提供服务的方式交付业务外包成果。

由于承包方交付成果的方式不同,业务外包过程也有所不同,前者的业务外包过程是指承包方对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后者的业务外包过程是指承包方持续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承包方在合同期内因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保持履约能力,无法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导致业务外包失败和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承包方出现未按照业务外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持续提供合格的产品或服务等违约行为,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优势,甚至遭受重大损失;管控不力,导致商业秘密泄露。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在承包方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重大业务外包承包方的履约能力,采取动态管理方式,对承包方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第二,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包括承包方对该项目的投入是否能够支持其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企业预期目标,承包方自身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否满足该项目的要求。

第三,建立即时监控机制,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等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方调整改进。第四,对重大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第五,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指定有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方索赔。第六,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

(七)验收在业务外包合同执行完成后需要验收的,企业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完成的业务外包合同进行验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方式与业务外包成果交付方式不匹配,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使得验收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业务外包质量低劣等情况,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根据承包方业务外包成果交付方式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验收方式。一般而言,可以对最终产品或服务进行一次性验收,也可以在整个外包过程中分阶段验收。第二,根据业务外包合同的约定,结合在日常绩效评价基础上对外包业务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评价,确定验收标准。第三,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财会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的相关人员,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承包方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审查和全面测试,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需求,并出具验收证明。

第四,对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立即报告,查明原因,视问题的严重性与承包方协商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并依法索赔。第五,根据验收结果对业务外包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作出总体评价,据此对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八)会计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企业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对外包业务的核算与监督,并做好外包费用结算等工作。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有效的业务外包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业务外包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流失或贬损;业务外包相关会计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结算审核不严格、支付方式不恰当、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对业务外包过程中交由承包方使用的资产、涉及资产负债变动的事项以及外包合同诉讼潜在影响等加强核算与监督。第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结合外包业务特点和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外包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有关会计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必要、充分的披露。第三,在向承包方结算费用时,应当依据验收证明,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条件、方式和标准办理支付。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相关文章

业务外包流程管理的六个步骤(服务外包业务流程管理)

业务外包流程管理的六个步骤(服务外包业务流程管理)

本文目录一览: 1、外包管理的关键步骤 2、生产外包的操作流程及怎么样去管理? 3、外包管理流程 4、外包跟单的流程和管理 5、IT服务外包工作的标准流程? 外包管理的关键步骤 业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