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关系可能会出现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的差异)

admin2周前财务代理1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信息不对称理论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在各种交易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正常情况下,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但根据通常所拥有的市场信息也足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有效进行;在另一些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却导致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政府进入市场.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信息案例

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经济学名词。

在某些市场中,市场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阿罗——德布鲁模型表达的古典福利经济学定理如下:第一、竞争均衡或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若对初始收益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任何具有帕累托效率的配置都能达到瓦尔拉斯均衡。当然,上述结论必须满足一系列的假定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对称信息假定。该假定认为,所有的经济行为人对所有的经济变量具有相同的信息。现实的经济活动无法满足对称信息的要求,但经济学家却能通过非对称信息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经济现象。

非对称信息指某些行为人拥有但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在1967年以前,经济学家还不能够恰当地处理这一问题,因为当一个行为人不知道对手的情况时,竞争规则是没有定义的。海萨尼通过引入一个虚拟的行为人——“自然”,自然首先行动决定特征,行为人知道自己的特征而对手不知道,即行为人具有私人信息;这样,不完全信息可以转换成完全但不完美信息来处理。这就是著名的“海萨尼转换”。通过转换。可以找到非对称信息下的均衡点。即存在贝叶斯均衡。泽尔腾、克瑞普斯和威尔逊、弗得伯格和蒂罗尔等对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非对称信息的运用

非对称信息的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企业理论。如果有一个委托人和一个代理人,代理人对自己的行动或能力拥有私人信息。由于委托人无法准确观测到代理人的行为,那么,无论采取何种奖励措施,代理人都会选择最大化自己效用水平的行动。换言之,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委托人只能通过合理地设计一套机制来诱使代理人显示其私人信息,从而达到双方的利益协调。委托代理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进一步把非对称信息区分为以下几类:若非对称性发生在签约前,称为逆向选择;若签约后发生了非对称性,则属于道德风险;若行为人的行动不可观测,称为隐藏行动;若行为人具有对手无法观测的知识,称为隐藏知识或隐藏信息。

非对称信息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研究市场失败。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模型讲述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经典故事。假定存在一个旧车市场,只有卖主知道车子的质量(这是私人信息)。若采取平均质量定价法,卖主就会趁机抽走高质量的旧车;若采取差别定价法,卖主也会抬高劣品的价格。无论如何,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旧车市场上生存下来的一定是卖不出去的劣质车。产业组织引入非对称信息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假设同一行业内有几家企业,成本结构是每个企业的私人信息。与对称信息模型相比,这种模型的均衡更符合通常认为的掠夺性定价或极限定价现象。巴罗应用非对称信息模型研究了政府对垄断企业的规制。

假设政府要提高税收量,最好的办法是向最有付税能力的人课税。但是,付税能力是行为人的私人信息。最优所得税方案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提示这些私人信息是否符合每个行为人的利益。莫里斯最早建立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所得税模型,并因此荣获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莫里斯同获诺贝尔奖殊荣的维克里大概是最早应用非对称信息的经济学家,他曾设计了信息不对称时的最优拍卖机制。罗森则较好地概述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劳动合同问题。霍姆斯特龙和梅耶森则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福利判断作了详尽的分析。非对称信息已经渗透到经济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并使主流经济学更加贴近现实。

信息不对称是指什么?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不对称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

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反例也可能存在。前者例子可见于二手车的买卖,卖主对该卖出的车辆比买方了解。后者例子如医疗保险,买方通常拥有更多信息。

拓展资料:

可能产生的问题

1.代理人问题 代理人并不总是为了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事。如经理作为全体股东的代理,但是可能不会始终维护股东的利益,在决策时尽可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并不完整,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的行为。这也是股权激励的原则。

2.道德风险问题 信息不对称状态在交易完成之后会使交易双方面临“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是研究保险合同时提出来的问题,经济学家经常用道德风险概括人们“偷懒”,“搭便车”和机会主义行为。在上市公司治理中通常表现为下列三种情况:一是违反借款协议,私自改变资金用途;二是借款人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三是借款人对借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不努力工作,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

3.逆向选择 不对称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该现象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于1963年首次提出。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在1970年代发表著名著作《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作了进一步阐述。三位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由于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及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从经济学方面解释,就是指交易一方对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

委托—代理理论

关于人员行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通过实验或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二是利用博弈论从理论上分析动机和对策。而本书主要是探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人的动机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因而更多的是采用博弈论及其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进行分析。策略空间、效用函数,以及局中人的与博弈有关的特征等知识构成博弈的信息,从信息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类。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约束以及激励代理人。所谓不对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其市场理论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在博弈分析中,常常将在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知情者)称为代理人,将不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不知情者)称为委托人。

1.2.4.1 基本委托-代理模型

委托-代理理论试图模型化一类问题,即一个参与人(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人(代理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选择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的外部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其量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观测到的信息设计契约,以激励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委托人面对两个限制因素,一是代理人可能拥有委托人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私人信息,二是代理人还可能拥有委托人不能直接控制的私人决策领域,这两个因素分别被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机制的设计通常以三步不完全信息博弈进行研究[53]:第一步,委托人设计一个“机制”(或契约、激励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博弈规则,其中代理人发出无需成本的信号,机制也包含了信赖于已发出信号的“配给”;第二步,代理人选择接受或拒绝委托人所设计的机制,拒绝就等于不参加机制或博弈,拒绝者得到某种额定的“保留效用”;第三步,接受机制的代理人进行由机制所确定的博弈。如图1.4所示,为一个典型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树,图中的H、L分别表示代理人付出努力成本的“高”或“低”,π为产出函数,s为委托人付给代理人的报酬函数。显然,函数π、s的大小与代理人的努力成本(努力水平)有关。

图1.4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树

委托人的问题就是选择适当的s(H)和s(L),以使期望效用v=π-s最大化。但这需要面临来自代理人的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为个人理性约束(Individual Rationality,IR)或参与约束,即代理人从接受合同中得到的期望效用u不小于不接收合同时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u。(即保留效用,图1.4中u0=0),即u≥u0;第二个约束是激励相容约束(Incentive Com patibility,IC),在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代理人的努力时,代理人总是选择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努力水平,就是说只有当[s(H)-H][s(L)-L],即u(H)>u(L)时,代理人才会选择“高”努力。

若把代理人的努力a看做是连续的变量,取值范围为A;c为相应的成本支出函数,且H≥c(a)≥L≥0;x为委托人对代理人观测结果,其受代理人努力变量a与自然变量θ的影响,其中θ~N(0,σ2),并有分布函数F(x,π,a)和密度函数f(x,π,a)。假定产出是可观测变量,并且只有π是可观测的,则有x=π,此时委托-代理模型可写为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人员行为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模型在上述两个约束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次优”(Second Best)的,达不到帕累托最优(First Best)。也就是,委托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不可避免地让代理人承担过多的风险(破坏了最优风险分担)。

1.2.4.2 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

委托-代理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至少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果:一是基本的委托-代理模型发展得已经成熟;二是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已应用到经济管理的很多方面;三是委托-代理分析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单个委托人和单个代理人发展到了多个委托人和代理人,如表1.2所示[54],从代理人单一任务扩展到了代理人多个任务[55]。

表1.2 委托-代理关系分类

委托-代理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目标差异、风险态度不同、信息不对称,同样存在于实施ERP的企业用户与软件开发商、咨询顾问的合作关系中,加之目前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我国ERP系统市场的不成熟,使得企业用户(委托人)与设计开发者(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突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尽管ERP系统实施的不成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但面对信息占优势的代理人来说,企业既无办法控制也无能力监测开发人员的努力,因而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将建筑工程中的监理机制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现实性。另外,软件系统的质量不仅决于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努力水平,同时也与企业用户的密切配合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说系统成功的前提应是双方相互信任与密切协作[56]。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预防措施

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市场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市场效率低下都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其加以控制,确保市场的有效运行。

1、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的获取可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克服信息不完备、不对称的重要手段。为了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市场的负效用,可以通过大量获取市场信号来平衡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为获得高质量的信息,还应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建设以数据共享为目的的集成数据环境。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数据标准,建立共享的集成数据环境,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与集成化。通过信息手段的建设,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保证各行为主体决策的正确进行。

2、设计合理的契约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实质上是订立契约的行为。为了确保交易前后双方的利益均衡,设计一种合理的契约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要建立一种刺激一致性的信息机制,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一致。业主为了使承包商在其不能观察的行为中不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损害自己的利益,需要设计一种既能达到业主目的,承包商又愿意接受的契约。设计满足以下两个约束条件的激励合同,第一个约束条件是个人理性约束,又叫参与约束,也就是说要使承包商有积极性参与进来。第二个约束条件是激励相约约束,也就是说,要使承包商有积极性按照业主的希望,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3、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随着现代市场的日趋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强化,从信息分析的角度,将政府纳入建筑市场作为实体,体现了政府通过相关信息调控业主和承包商的交易行为的作用。政府对建筑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是引导项目管理正常发展,解决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当前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过程中更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

4、加强诚信建设

诚信,是指一个人、一个单位的可靠性、社会责任感和可信任程度。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及个人商业信用状况,以及整个社会经济信用关系的信赖、认可程度,是衡量某个国家、地区或经济组织的经济环境和运行状况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秩序,逐步在建筑市场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业主和承包商均应树立诚信意识,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加强相互沟通,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才能够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相互认可的经济关系,才能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

5、培育公正、规范的中介机构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第三方即监理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理人员具有专业上的优势,他们以自身信誉为保证,以信息服务为主要活动内容,是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的重要因素。为此,要培育公正、规范的中介行业,建立起能使信息达到对称的机制。由行业协会建立”游戏规则”,对信息的披露做出系列的、明确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约定,增加信息透明度,使中介行业成为信息流中心,”公正、公平和诚信”的平台。

6、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控制项目风险的重要一点就是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预警。项目风险预警主要是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各风险因素对项目影响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则是按项目风险因素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经验性目标参数,经目标值与观测值相比较来决定项目风险程度的事前控制。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有利于快速发现关键风险因素,将这些关键因素作为风险管理系统的风险预警点并及时进行预警,达到提前控制、预先管理的目的。

融资约束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金融业回避或摆脱其内部和外部制约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融资约束理论认为,金融机构之所以发明种种新的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服务种类和管理方法.融资约束理论其目的在于摆脱或逃避其面临的种种内部和外部制约。

融资约束理论的内部制约指的是金融机构内部传统的增长率、流动资产比率、资本率等管理指标。融资约束理论的外部约束指的是金融当局的种种竹制和制约.以及金融市场的一些约束。融资约束理论当经济形势的变化使这些内、外制约阻碍金融机构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终极目标时,融资约束势必迫使它们探索采用新的金融工具、服务品种和管理方法来回避内外制约,融资约束增强其实力和竞争力。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相关文章

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为代理人)

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为代理人)

本文目录一览: 1、融资约束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2、信息不对称是指什么? 3、委托—代理理论 4、什么是信息不对称理论 融资约束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金融业回避或摆脱其内部和外部制约是金融创新...

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的区别)

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的区别)

本文目录一览: 1、信息不对称是什么意思? 2、委托—代理理论 3、融资约束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信息不对称是什么意思?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