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怎么写)

admin3周前新闻资讯1

本文目录一览:

求近几年财务管理,会计热点问题,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只求题目,谢谢了~~

序号 选题题目

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2 资本外逃现象探析

3 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4 专利会计问题研究

5 中小企业特殊会计问题研究

6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7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8 中小企业财务目标设定的战略性思考

9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

10 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问题研究

11 中国审计市场战略布局之分析

12 中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之分析

13 中国审计市场管理模式之探析

14 中国会计事务所运营绩效影响因素之辨析

15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运营绩效模式之分析

16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之探析

17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分析

18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分析

19 中国会计改革中计量变动轨迹分析

20 中国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关联度之分析

21 中国会计改革对企业会计运营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22 中国会计改革:演进历程与未来发展

23 中国会计的国际趋同与中国特色研究

24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25 智力资本研究文献评述

26 智力资本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27 智力资本计量问题研究

28 智力资本报告问题研究

29 知识经济与财务理论发展

30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模式的思考

31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的改进

32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

33 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34 责任会计的研究

35 预算管理研究

36 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因素分析

37 银行贷款证券化的现状及发展探索

38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39 研究费用会计问题研究

40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41 虚假会计信息与审计舞弊

42 信息时代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情况探析

43 信息技术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44 信托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思考

45 新准则对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

46 新准则对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47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48 新企业会计准则(或某新具体准则)研究

49 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

50 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51 小企业会计核算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研究

52 相关性在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53 现行会计报表体系的创新研究

54 现金流量概念及其在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55 现金流量表与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56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应用

57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比较分析

58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59 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

60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现状

61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经济后果

62 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评析

63 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现状

64 无形资产会计现状

65 无形资产的经济分析

66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化策略研究

67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68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

69 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发展变化研究

70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71 我国上市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探索

72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7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对策

7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探析

75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76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及其完善对策

77 我国会计环境问题研究

78 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79 我国财务总监制度评析

80 网络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的探讨

81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研究

82 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83 谈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84 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85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86 试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87 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88 试论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89 市场不完善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9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融资租赁业务中的应用

9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原则体系中的位置

92 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难点及对策

93 社会科学发展与会计发展

94 社会诚信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95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研究

96 上市公司如何应对新企业会计准则

97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财务指标特征研究

98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理论问题

99 上市公司会计伦理现状与改进

100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101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102 上市公司高质量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分析

103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分析

104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壁垒研究

105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研究

106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07 上市公司并购的动因研究

108 商誉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109 商誉摊消或减值问题研究

110 商誉确认问题研究

111 商誉计量问题研究

112 商誉会计准则变迁的背景分析

113 商誉会计研究文献评述

114 商誉本质问题研究

115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116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117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118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讨

119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探讨

120 商业汇票会计处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121 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灵活性--资本结构安排

122 人力资源计量问题研究

123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

124 人力资源报告问题研究

125 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126 强化内审工作的思考

127 浅议"稳健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128 浅谈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129 企业预算过程中的成本决策

130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131 企业投资决策科层结构体系研究

132 企业税收筹划的探讨

13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探讨

134 企业融资成本分析和融资决策

135 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136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

137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委派制的探讨

138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制度研究

139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的冲突与协调

140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141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142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体系

143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的差异分析

144 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设计研究

145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多因素分析

146 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147 企业合并及其会计处理

148 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问题探讨

149 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的探讨

150 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

151 企业财务预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152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153 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

154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55 企业财务报告未来发展趋势

156 企业并购融资问题研究

157 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158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159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160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161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162 期权会计问题研究

163 品牌资产与企业绩效关系问题研究

164 品牌资产研究文献评述

165 品牌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166 品牌会计问题研究

167 内部转移价格制订依据比较研究

168 内部审计在企业改制中的作用

169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70 内部审计与会计信息质量

171 内部控制与组织效率

172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73 论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174 论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75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诚信问题

176 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

177 论我国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

178 论稳健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

179 论网络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80 论网络会计的发展

181 论通货膨胀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182 论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及其识别方法

183 论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

184 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185 论企业会计监督问题

186 论会计职业判断

187 论会计信息披露的范畴

188 论会计计量属性的变迁

189 论会计发展的影响因素

190 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191 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192 论公允价值在金融企业的运用

193 论公允价值及其在新准则中的运用

194 论公司的适度股利政策

195 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

196 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197 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198 联营企业与完全集团成员企业交易及其批露研究

199 利益相关者行为与新会计准则的执行

200 历史成本在考察治理业绩方面的作用

201 金融资产减值会计探究

202 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203 金融企业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204 金融企业会计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205 金融企业会计标准与监管标准的互动与协同

206 金融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207 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

208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209 结构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210 减值会计研究

211 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

212 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

21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214 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

215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中国金融业提出挑战

216 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对银行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217 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之分析

218 会计政策问题研究

219 会计信息质量理论探索

220 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或会计核算原则)排序的研究

221 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

222 会计信息失真的伦理思考

223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

224 会计信息披露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25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226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227 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

228 会计基础工作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研究

229 会计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

230 会计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231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

232 会计国际化的公平和效率

233 会计管制的现实需要与不足

234 会计管理体制研究

235 会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236 会计电算化与三层结构软件

237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238 会计电算化与标准化数据接口管理

239 会计电算化与编码体系

240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预防与控制

241 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

242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243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244 会计创新与和谐社会发展

245 会计标准国际化与金融企业会计改革

246 会计、会计改革与和谐社会的研究

247 会计(或财务会计)目标新论

248 会计(或财务会计)假设新论

249 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探索

250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251 国际趋同对中国审计市场的影响之分析

252 国际趋同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改革问题探索

253 国际趋同背景下的中国审计市场走向之分析

254 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255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契合点--"企业经济增加值"方法应用研究

256 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257 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258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的思考

259 关于我国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的探讨

260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261 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262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263 关于敏感性分析的探讨

264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讨论

265 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266 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267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268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会计处理

269 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270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

271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272 关系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273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274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会计处理

275 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276 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77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278 公允价值本质探讨

279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研究

280 公司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281 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282 公司财务监督理论及对策研究

283 高校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创新研究

284 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285 对最优资本结构的认识

286 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

287 对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问题的思考

288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思考

289 对金融会计新准则相关问题探究

290 对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理论的探讨

291 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探讨

292 电子银行对银行内部控制的冲击

293 电算化会计环境对审计的营销

294 当前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295 当代注册会计师伦理现状:案例分析

296 贷款损失准备的税收政策探讨

297 从新会计准则谈投资的核算

298 从新会计准则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

299 从新会计准则看商誉会计的变化

300 从企业的安全性谈偿债能力分析

301 从谨慎性原则看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再完善

302 财务会计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303 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关系的思考

304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305 财务分析在企业重组中的应用

306 财务报告内容的发展及其评价

307 财务报告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308 财务报告的演进历程及其改进

309 财务报表分析及其运用探析

310 不同商誉处理方法的经济后果

311 并购财务理论探讨及案例分析

312 标准成本的研究

313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314 保护知识产权与本土会计软件发展

315 E时代的财务报告问题探讨

316 ERP在小企业的实施

317 ERP与企业资源管理

318 ERP与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319 ERP 环境下售后服务系统的建立

320 ABC法的应用现状及其成功实施的条件

321 作业成本法研究

322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323 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324 注册会计师签字轮换效果

325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缓解途径分析

326 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

327 中国企业投资的动因及对策

328 治理结构的国际趋同研究;

329 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研究;

330 影响国有企业董事会效率的因素分析

331 营运资金与现金流量信息含量比较研究

332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333 信用担保与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34 信息披露与债权资本成本

335 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

336 陷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现状研究及解决办法

337 现金流量表与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338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比较分析

339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340 现代产权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关系研究

341 现代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及发展趋势

34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

343 我国外资并购的绩效研究

344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

345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346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347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风险以及防范

34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

349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构成与参与度之关系研究

350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

351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352 我国关于外资并购的相关政策、现状及风险研究

353 违规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特征研究

354 外资并购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研究

355 外资并购在我国国企中的可行性研究

356 外汇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对策

357 投资决策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358 试论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及其防范

359 试论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

360 试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361 市场不完善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362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企业理财

363 审计收费与会计信息质量

364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机研究

365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研究

366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成因分析;

367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案例分析

368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探讨

369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其业绩的影响

370 上市公司盈余核心质量要素分析

371 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研究

37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研究

373 上市公司薪酬激励机制的应用分析

374 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

375 上市公司违规案例

376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377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378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其业绩的影响:案例分析

379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财务指标特征研究

380 上市公司经营失败预警研究;

381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

38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其评价

383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新趋向——基于2005年度报告的实证分析

384 上市公司的低利润现象

385 上市公司辞聘审计师的问题

386 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现象研究;

387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

388 上市公司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389 上市公司财务激励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390 上市公司并购的动因研究

391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

392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式

393 权益估值方法论——以××公司为例

394 企业债务融资契约安排研究;

395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396 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研究

397 企业应收帐款风险度量研究

398 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研究;

399 企业信用管理研究

400 企业信息化与内部财务控制

401 企业信息化与内部财务控制

402 企业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

403 企业融资、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

404 企业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研究

405 企业兼并中的价值评价

406 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07 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

408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体系

409 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问题探讨

410 企业动态财务战略与核心能力的培育

411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412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研究

413 企业财务风险生成和传导机理分析

414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415 企业并购融资问题研究

416 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问题研究

417 企业并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418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分析

419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研究

420 平衡计分卡应用研究;

421 内部会计控制的环境分析

422 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体系研究——以**公司为例

423 论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会计人员财务能力的挑战

424 论跨国公司的理财环境

425 论跨国公司的经济风险

426 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427 论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428 论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429 论国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的困难与挑战

430 论国有企业财务控制弱点及其优化

431 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432 论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

433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434 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及其对策

435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436 价值增值报告模式研究;

437 价值贡献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438 家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

439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40 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研究;

441 基于战略视角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442 基于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并购估价研究

443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探讨

444 基于期权激励的财务分析

445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会计政策选择

446 基于竞争优势的财务战略选择

447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监督

448 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449 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矛盾及其协调

450 国有企业外资并购比例的研究

451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452 国内财务欺诈案例研究

453 管理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效率

454 管理会计控制与企业绩效

455 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现状分析

456 关于国际投资管理问题的研究

457 关联方销售的会计问题

458 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股利政策之影响分析

459 股权分置改革的现状研究

460 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研究.

461 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研究——以**行业为例

462 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变化研究——以**行业为例

463 股改前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变化研究-----以**行业为例

464 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

465 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探讨

466 公司治理与外资并购的研究

467 公司治理与企业现金持有量:对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的检验

468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469 公司内部控制建立与完善的研究

470 公司财务治理研究;

471 高管激励与公司业绩

472 恶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案例分析

473 对最优资本结构的认识

474 对我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探讨

475 对国有企业并购现状的研究

476 杜邦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477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效率

478 独立董事的作用与公司绩效

479 从新会计准则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480 从企业的安全性谈偿债能力分析

481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企业融资行为

482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483 传统预算的不足与创新

484 产品市场竞争与自愿性信息披露

485 财务治理结构研究

486 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及其修正

487 财务困境与公司治理

488 财务困境成因之中外比较研究

489 财务困境成因的影响因素:一项理论分析

490 财务控制与企业战略

491 财务控制与公司治理研究

492 财务控制权配置研究

493 财务控制本质、特征、内容研究

494 财务决策与控制研究

495 财务决策方法与改进

496 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

497 财务风险与控制研究——以**公司为例

498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499 财务分析师的职业前景初探

500 并购中目标企业估值方法研究

501 宝洁——吉列并购案例分析

502 EVA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503 ERP与企业财务信息化

504 CFO能力研究

历史上有没有合法避税的案例

有啊,这是三个案例

篇一:企业合理避税案例(1767字)

位于某工业园区的甲企业,从事芡实加工业务,因经营效果不理想,一直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因亩均纳税达不到招商引资时的5万元/亩的要求,因 此政府要求对该企业进行置换。处在同一园区的乙企业生产经营红红火火,但是原有的厂区已不能满足其扩大规模的要求,于是在园区管委会有关领导的牵线下,甲企业、乙企业两家领导坐在一起达成了共识,即由乙企业一次性出资840万元,买断甲企业房屋及土地。

甲企业债权债务仍由甲企业负责,并确定了收购预案,乙 企业为此预交了350万元定金。眼看大功告成,就在甲、乙企业及园区管委会领导弹冠相庆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了,即签订协议时,双方没有考虑转让环节的税收,因为该环节需要交纳的税收有:1.营业税42万元;2.城建税2.10万元;3.教育费附加1.26万元;4.地方教育费附加0.84万 元;5.防洪保安基金0.84万元;6.契税16.80万元,总计税费负担63.84万元。上述款项谁也不想承担,眼看这事陷入了僵局,园区管委会的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到底该怎么办呢?该领导拜访了工商登记窗口的工作人员,窗口的工作人员略加思索,建议甲、乙企业两股东之间采用股权转让的方式解决问题,即甲企业的股东将股权转让给乙企业的股东,这样可以达到乙企业股东实际控制甲企业且能够节省一笔税费,少花收购成本。

就在大家感到峰回路转、欣喜万分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原来,在股权转让时,甲、乙企业聘请某事务所审计,其注册税务师发现股权转让中无法克服的矛盾有二:其一是甲企业这几年经营一直不太正常,开开停停,除账面明确记载的债务外,还从外面私人老板手中融了一些资金,赊欠的一部分材料款也未予支付,而且这部分债务未在账面记载。而以甲企业名义对外签订的合同是否大量存在,都是抹不去的隐患。其二是甲企业原来 是简单的食品加工(芡实加工)企业,而乙企业是有严格环保要求的化工企业,在股权转让时,既要变更股东又要变更经营范围,还要变更公司名称,而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变更后,已经是与原企业经营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企业,环保部门需要重新提供可研报告和环评报告。除了耽误时间外,还要聘请有资质的机构编制这两项报告,且预计需要支付费用12万元。面对甲企业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的全部债务,乙企业认为收购甲企业有一定风险,搞不好收购未成功,反而惹来官司缠身!听了其事务所一席话,乙企业的老板倒吸一口凉气,庆幸自己没有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否则悔之晚矣!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其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提出了如下合理避税方案,即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甲企业注销,乙企业吸收合并甲企业,合并后,甲 企业原股东张大明再将股权转给乙企业原股东李天一。这样做的好处有二:其一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03]1号)第三十二条:企业进行吸收合并时,参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告通知了债权人。企业吸收合并后,债权人就被兼并企业原资产管理人 (出资人)隐瞒或者遗漏的企业债务起诉兼并方的,如债权人在公告期内申报过该笔债权,兼并方在承担民事责任后,可再行向被兼并企业原资产管理人(出资人) 追偿。如债权人在公告期内未申报过该笔债权,则兼并方不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债权人另行起诉被兼并企业原资产管理人(出资人)。这样,乙企业吸收 合并甲企业后就可以省掉债务缠身的担心。其二是,企业合并后,合并环节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契税及其他税种。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 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号)第三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公司,且原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 公司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转让企业产权的 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应征收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420号):转让企业全部 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因此,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涉及的应税货物的转让,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增值税。

上述合理避税方案使甲、乙两企业顺利地完成了重组,既绕开了税收,又实现了企业双方的合作愿望。

篇二:企业合理避税案例(957字)

某私营企业主利用自己的房屋开办公司,并向公司收取租金。收取租金对私营企业主来讲,个人要缴纳房产税,财产租赁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表面上个人税收增加,实质上由于企业支付租金是要计入经营成本的,所以,企业的所得将减少,企业负担的税金也相应下降,企业年营业利润可以不分红,从而减少私营业主红利收入应负担的税金。

此外,企业租用房屋,还要负担一定的房屋维修保养费用。这些,不仅可以保证房屋的完好,而且企业又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费用。如果维修保养费用不是由企业承担而是由出租人承担的话,出租人可以将维修费用在租金收入税前列支,可以相应减少纳税额。当决定用自有房屋作为经营场地时,还应该在申请执照时区别房屋的使用性质,不可用全部居室作为营业场所,建议应分别一半作营业场所,一半作居室进行申请。这样在缴纳房产税时的付出量最少。

按税法规定,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及津贴可以计入产品成本。因为私营业主用自有住宅进行经营时,其与家人工作、休息都在该住宅内,可以将家人也作为企业员工,据此向企业申请一笔加班费,只要其标准不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标准,便可计入产品成本。此外,家里的电话费、水电费等也可计入企业经营成本中,由于公私不分,必然会使企业实际支付超过规定的扣除标准,从而达到增加成本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许多私营企业主为了增加收入,采取压低工人收入的办法,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压低工人工资及其应享受的待遇,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企业要多付出税收。对于私营企业主来讲,在增加职工待遇,而不减少企业收益时,可以采取发放实物的对策。对于防暑降温,职工劳保,通过发放相等数量的实物,虽然企业的支付量不变,但对于职工来讲,发放的这部分实物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会有好处。因为这些实物在计算所得额时,充其量只能是按一定价格折现,其价值往往要低于购买价,而实际计算收入时会降低收入总额。所以,私营企业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考虑适当提高工人工资,给职工的伙食补贴改为提供就餐机会,适当提供职工医疗健身费,建立职工教育基金。这些费用,由于可以在成本中列支,能够帮助私营企业主减少税负。

私营业主在决定增加成本开支时,应该合理测算成本增大减少的利润与税收降低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私营企业利润下降对企业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影响程度,否则,盲目扩大成本,会得不偿失。

篇三:企业合理避税案例(822字)

某民营企业家准备将自己的企业转让给他人,经人提示可能需要交税,企业家向税务机关咨询得到的答案是要交一大笔税。企业家困惑,向律师咨询,律师告知纳税是公民和企业的法定义务,偷税将承担巨大的法律风险。

该民营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实际由一位股东出资,在《公司法》修改前的“有限公司至少由两位股东组成的背景下,该企业家将将一半股权挂在一位亲戚的名下,公司登记为两位股东各持股50%。公司成立后,企业家陆续向公司投资700万元,用于公司购置土地使用权、厂房、办公楼和机器设备。由于公司是实际意义的个人独资企业,财务账目记载比较随意,企业家的追加投资均未按会计制度核算。企业家与买方达成企业转让意向价格800万元。根据《公司法》规定,转让企业就是转让企业股权。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转让股权的价款扣除成本后为转让所得;转让所得应当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股权转让的成本,通常为股东对企业的投资额。股东对企业的投资额,最简单、最常用的计算方式为注册资本额。按上述方式,该企业家在本次股权转让的所得为:(800-100)=700万元,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700×20% =140万元。

企业家也曾向税务人员陈述,实际自己向企业投资是800万元,而不是注册资本的100万元,得到的答复是:我们就是按转让价款减注册资本额计算所得额,没进入注册资本的投资不得列为转让成本;你可以按你自己的理解纳税,如果税务稽查部门认为你偷税,你就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企业家向律师求助,律师根据对《公司法》、《个人所得税法》的理解,认为税务人员的答复虽然符合税法实践的现状,但不合理。如果将该企业家对企业的后续投资转增为实收资本,并通过法律操作登记为注册资本,将避免不合理的税务核算,实现合理纳税。律师结合在资本领域法律业务的经验,给企业家设计了合理避税方案。企业家按方案操作,实际纳税2万元通过了税务稽查,企业转让平稳结束,企业家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宝洁公司的经营模式有哪些(2)

宝洁公司的发展历史

蜡烛制造者威廉·普罗克特,和肥皂制造者詹姆斯·甘布尔,分别来自英国和爱尔兰。他们最初定居在辛辛那提,由于与一对姐妹奥莉薇·诺里斯和伊丽莎白·诺里斯的婚姻,导致了他们的初识。他们的岳父亚历山大·诺里斯建议他的两位女婿成为业务合作伙伴。于是在1837年10月31日,宝洁公司诞生了。

1858年至1859年间,销售额达到100万美元。当时约80名员工在宝洁工作工作。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公司赢得合同,为联盟军队提供肥皂和蜡烛。除了在战争期间所经历的利润增加,军事合同更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兵见识了宝洁公司的产品。[5]

在19世纪80年代,宝洁开始向市场推出一种新产品,一种能浮在水面上的廉价香皂。该公司称其为“象牙香皂”(Ivory)。威廉·普罗克特的孙子,威廉·阿内特·普罗克特,在1887年启动了一项公司员工获利分配的计划。他正确的假设,借由让工人持有该公司的股份,他们就不太可能会轻易罢工。

由于对产品的需求已经超越辛辛那提设施的能力,该公司开始在美国其他地区建立工厂。该公司的领导人开始让产品更多元化,并于1911年,开始生产克里斯科(Crisco),由棉花籽油混合棉花籽硬酯所组成的实用酥油。20世纪20与30年代,由于无线电普及与流行,宝洁还赞助了多个电台节目。因此,这些节目往往成为俗称的“肥皂剧”。

公司其后在其他国家建厂,也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外移,并在1930年收购总部位于英国泰恩河畔纽卡斯尔的汤玛斯·韩德利公司(Thomas Hedley Co.),成为国际化的公司。本次收购后,宝洁公司与英格兰东北部保持着密切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宝洁推出许多新产品和品牌,并且开始涉足新的领域。宝洁在1946年推出“汰渍”(Tide)洗衣粉,在1947年推出“普瑞尔”(Prell)洗发水。在1955年,宝洁公司开始销售第一支含有氟化物的牙膏“佳洁士”(Crest)。1957年,该公司再次收购了Charmin纸厂,并开始生产卫生纸等纸制品。宝洁公司再次聚焦洗衣用品行业,开始于1960年推出“唐尼”(Downy)衣物柔软精,并于1972年推出“帮斯”(Bounce)衣物柔软精。市场上最具革命性的产品之一是该公司的“帮宝适”(Pampers),于1961年首次试销售。在此之前抛弃式纸尿布仍不流行,虽然娇生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乔丝”(Chux),婴儿却仍总是穿布尿布,其实是因为这种尿布会渗漏、不合身、还可能破掉。帮宝适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选择,但却增加了更多的垃圾处理需要的环境成本。

宝洁公司收购了其他一些公司,多元化的产品线和利润显着增加。这些收购包括福吉世咖啡(Folgers)、诺威治伊登制药(Pepto-Bismol的生产者)、李查森-维克斯(Richardson-Vicks)、诺赛尔(Noxell)的乐爽(Noxzema)、Shulton公司的Old Spice、蜜斯佛陀(Max Factor)与爱慕思(Iams)公司等等。1994年,宝洁利率衍伸商品杠杆头寸的庞大损失,闹上了新闻头条,并随后起诉信孚银行;在法庭上作证的情事让他们的公司管理陷入模糊地带。1996年,宝洁公司再次成为头条新闻,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由该公司开发的一项新产品Olestra。其品牌又被称为“Olean”,Olestra是一种低卡洛里的替代品,替代掉洋芋片与其他零食等的脂肪。

宝洁公司在整个历史上已经大大扩展,但其总部仍在辛辛那提。

2005年1月,宝洁宣布收购吉列,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第二)。宝洁增加了品牌,如吉列剃刀、金霸王、博朗与欧乐-B。此次收购是由欧洲联盟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条件是剥离一些重复的品牌。于是宝洁公司同意将其电动牙刷品牌“SpinRush”与其业务转售给“切迟杜威”(Church Dwight)公司。它还出售吉列的口腔护理牙膏品牌“Rembrandt”。除臭剂品牌“Right Guard”、“SoftDri”与“Dry Idea”出售给代尔企业(Dial Corporation)。该公司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合并。“Liquid Paper”、吉列文具事业部、“比百美文具”(Paper Mate)出售给纽威尔公司。2008年,宝洁还跨足唱片业,赞助“TAG Body Spray”旗下的“Tag Records”。

宝洁公司在众多类别消费产品所占有的的主导地位,使得其品牌管理的决定值得研究。例如,宝洁公司的决策者必须考虑到,其其并购行动可能侵占到其旗下另一品牌的市场。

2009年8月24日,爱尔兰制药公司“华纳奇考特”(Warner Chilcott)宣布其以31亿美元的金额,并购了宝洁旗下处方药部门。

2015年宝洁宣布,接受全球最大的香水公司科蒂125亿美元收购提议,把旗下香水、护发和化妆品等43个美容品牌并入科蒂公司。该项交易涵盖蜜丝佛陀、封面女郎、威娜护发用品以及包括Gucci和Hugo Boss在内的香水品牌。

宝洁公司的部门组成

客户业务发展部Customer Business Development:一线销售部门,直接与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谈生意;

市场研究部Consumer Market Knowledge:仔细研究客户与市场,提供数据与分析决策支持;

对外关系部及法律部External Relations Legal:负责公共关系及品牌形象管理;

财务部Finance Accounting:最大化股东的利益;

人力资源部Human Resources:通过员工、组织、系统、文化创造并保持业务增长与竞争优势;

信息与解决决策方案部Information Decision Solutions:基于数据与信息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市场部Marketing:负责品牌推广与 市场营销 ;

产品供应部Product Supply:负责生产与物流,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送到正确的地点;

研究开发部Research Development:负责产品研发与创新。

设计部Design:为打造核心价值品牌的需要对产品品牌设计以及各种国际赛事设计。

宝洁公司的品牌战略

单一品牌延伸策略便于企业形象的统一,资金、技术的集中,减少营销成本,易于被顾客接受,但单一品牌不利于产品的延伸和扩大,且单一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多品牌虽营运成本高、风险大,但灵活,也利于市场细分。宝洁公司名称PG宝洁没有成为任何一种产品和商标,而根据市场细分洗发、护肤、口腔等几大类,各以品牌为中心运作。在中国市场上,香皂用的是“舒肤佳”、牙膏用的是“佳洁士”,卫生贴用的是“护舒宝”,洗发精就有“飘柔”、“潘婷”、“海飞丝”3种品牌。洗衣粉有“汰渍”、“碧浪”、“洗好”、“欧喜朵”、“波特”、“世纪”等9种品牌。要问世界上哪个公司的牌子最多,恐怕非宝洁公司莫属。多品牌的频频出击,使公司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实力雄厚的形象。

差异化营销:宝洁公司经营的多种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种产品简单地贴上几种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功能、包装、宣传等诸方面,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这样,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不同的顾客希望从产品中获得不同的利益组合,有些人认为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些人认为使织物柔软最重要,还有些人希望洗衣粉具有气味芬芳、碱性温和的特征。于是宝洁就利用洗衣粉的9个细分市场,设计了9种不同的品牌。利用一品多牌从功能、价格、包装等各方面划分出多个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各类顾客的需求,从而培养消费者对该企业某个品牌的偏好,提高其忠诚度。由于边际收入递减,要将单一品牌市场占有率从30%提高到40%很难,但如重新另立品牌,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相对容易,这是单个品牌无法达到的。

广告针对性强:牙膏和香皂多选择易受细菌感染、需要保护而且喜欢模仿的 儿童 使许多广告语成为社会流行语。而洗衣粉则对精明的家庭主妇使出了价平质优的杀手锏,“海飞丝”的广告策略是全明星阵容,为的是吸引追星族,“沙宣”选用很酷的不知名的金发美女,强调有型、个性,要的就是追求时尚另类青少年。“飘柔”是顺滑,“海飞丝”是去屑,“潘婷”是营养,“沙宣”是专业美发,“伊卡璐”是宝洁击败联合利华、德国汉高、日本花王,花费巨资从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购买的品牌,主要定位于染发,此举为了构筑一条完整的美发护发染发的产品线。宝洁的市场细分很大程度不是靠功能和价格来区分,而是通过广告诉求给予消费者不同心理暗示。

内部竞争法宝洁的原则是:如果某一个种类的市场还有空间,最好那些“其他品牌”也是宝洁公司的产品。因此不仅在不同种类产品设立品牌,在相同的产品类型中,也大打品牌战。洗发水在中国销售的就有“飘柔”、“海飞丝”、“潘婷”、“伊卡璐”、“润妍”、“沙宣”等。“飘柔”、“海飞丝”、“潘婷”使用效果和功能相近,广告的诉求和价位也基本相同,普通消费者除颜色外根本无法区分,如果从细分市场考虑,根本没有必要。但几大品牌竞争激烈,使其他公司望而生畏,其新品牌“伊卡露”,以草本为招牌,其广告并未强调是宝洁的产品,并不利用宝洁品牌优势,因所针对的市场宝洁从未介入,风险较大,一有闪失即可丢弃不会影响宝洁整体。

猜你喜欢:

1. 关于宝洁公司的成功案例分析

2. 宝洁公司市场营销策略论文

3. 宝洁公司简介范文

4. 宝洁公司成功的原因

5. 宝洁公司从合资到独资的原因

宝洁公司公共关系的经验和教训

宝洁公司(PG)是家庞大的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公司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因业绩杰出而在全球营销界中久负盛名。公司总部设美国辛辛那提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产品畅销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都熟悉宝洁的产品,并通过其产品对宝洁公司有所认识。1990年,公司销售额为240亿美元,利润为16亿美元。宝洁公司生产39个产品大类,其中许多都在市场上占领先地位。如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汰渍(Tide)洗衣粉,Folgers咖啡,Chamin纸巾在美国排名第一;UtraPampers尿布在法国是最好的一次性尿布;在当时作为公司最大的国外市场的原西德,其产品如牙膏和丝织品柔软剂在当地市场上也是销售量最大的。公司总销售额的40%都是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

市场变化

然而,最近美国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宝洁公司,迫使其不得不做出相应对策。事实上,1985年,由于尿布、牙膏及其他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导致宝洁公司的利润下降,这在30多年来还是头一次。当时主要的市场变化有:

1.竞争态势愈来愈严峻,公司产品的市场增长缓慢,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趋于下降。

2.美国消费者市场分割得越来越细,出现了新的消费阶层,如:年轻的单身贵族、双职工家庭、老年阶层等,他们的数量超过了宝洁公司传统的顾客群--家庭妇女阶层。

3.由于一次性尿布等核心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公司还面临着来自消费者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呼声的压力。

4.销售宝洁公司产品的零售商的权力在扩大。

5.宝洁公司还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这些竞争者加速引进了一系列改良的新产品。

6.宝洁公司在世界各地销售同种产品而不考虑与当地偏好取得一致,在当地市场上受挫。

因此,宝洁公司必须对上述变化作出反应,据一位调查人员透露,宝洁公司将改变消费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方式。

品牌管理创新

宝洁公司曾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有效的品牌管理。品牌管理是宝洁公司快速跟踪监控中特别必要的一步。公司创造性地设置了品牌经理,这一职位50多年前首次在宝洁出现。品牌经理负责某一专门品牌,如Ivory香皂,Crest牙膏等。他们与公司的其他品牌经理以及其他公司的品牌经理竞争。他们处于沟通网络的中心地位,并且是市场营销、广告、销售促进战略的制订者。由于宝洁公司实行内部选拔政策,成功的品牌经理有望在公司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然而,尽管宝洁公司曾是行业权威,他们的自上而下的官僚式组织结构意味着为了得到总经理关于重大营销决策的批示要花费大量时间。这一过程包括所谓的"一页纸的备注"(重写和重改处理意见的过程,如:速溶咖啡壶上应该是什么颜色)。这些耗费了品牌经理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宝洁公司的重点是营销,品牌经理常常是与销售、生产、市场调研与开发部门的同事们分开而单独设立的。

事实上,宝洁总经理指出,公司的品牌管理制度是一个"狗拉雪橇"的方式,只有领头的"狗"--品牌经理才能清楚地知道前方是什么。品牌管理方法旨在把某一品牌的商品销售给拥有同质的口味和偏好的消费者。然而,本世纪80年代中期,消费者市场的分割迫使宝洁组织结构有所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品牌经理。例如,宝洁公司成立了业务项目小组,以使产品经理能参与决策,并分担责任。项目小组方法实施的初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个项目小组开发出一种新风味的Pringles土豆片,并改变了广告策略,不再强调包装设计而是强调味道,结果土豆片的销售额聚增。另一个项目小组为汰渍洗涤剂开发了一种防漏的盖子。宝洁公司希望项目小组的监察有助于防止由于品牌管理制度造成的失误。如Eimo品牌经理向市场推出了一种促销式包装,但却发现这处包装不符合超级市场中货架要求的规格。

1987年底,公司又一次实施了组织结调整,将宝洁的产品划分为39个产品大类,设置一个新的职位"产品大类经理"。每个产品大类经理负责一种指定产品大类的所有品牌,品牌经理负责向产品大类经理报告工作,而产品大类经理则对他们各自的产品大类的盈亏负有完全的责任。例如产品大类经理决定很基本的JOYIVOYIAWN三个品牌洗碗液的包装瓶的变化,在不影响产品大类前提下用生产成本较低的包装瓶,以此缩减费用。从全局性考虑,产品大类经理还将帮助减少品牌经理相互之间的破坏性竞争。

例如,两个洗涤剂品牌经理同时采用优惠券促销活动,产品大类经理有权迅速及时地作出决策,并可将100万美无公配给品牌经理们,使用一种称为"交谈卡片"的革新方式,通过此种交谈而非传统的备忘录方式达到较迅捷地修正意见的目的。正如,mckin-seyW公司的顾问斯柯特所言:"品牌经理并没有消亡,只是今天更显缺乏。最为精明的公司无非是认识到必须对每个业务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裁员,以支持其各自的战略。

除了产品大类经理外,公司还增设了一个新职位即"产品供给经理,产品供给经理将与诸如生产、工程、特流等其他职能部门的经理合作。一位品牌经理说:"我们过去没有和生产或销售部门保持足够的联系,常常是去调研和询问一些事情,若他们回答说不可以,我们只好说随你们的便,怎么做都成。另外,产品供给经理的出现也由于受到另一个事实的刺激,即宝洁分司在引进新产品和改良产品上总是慢于竞争对手。

例如:在竞争极为激烈的35亿美元的美国一次性尿布市场上,宝洁公司的LUNS公司都占了50%的市场占有率。LUNS公司的HUGGIES品牌市场占有率为30%,它正是在宝洁公司还在费时测试一种改进的尿布时,迅速推向市场,并获取了大部分市场。而产品供给经理就是负责此类现象不再重复发生。对于消费者因一次性尿布无法由细菌破坏处理掉而提出的超额索赔,宝洁公司积极予以处理,一次性尿布对宝洁公司而言是一重要的产品大类,尽管它仍然是行业的领先者,其品牌却连年失掉市场份额。为了对"布制尿布对环境危害较少"的观念进行反驳,宝洁对两种类型的尿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尽管一次性尿布比起布制隶布来要耗费7倍的原料,产生90倍的固体废料,它所传递的服务却导致了3倍的燃料耗费,产生9倍的空气污染。换言之,无论哪种类型就环境影响而言都不优于另一促。宝洁还投资百万美元修建化肥厂,同时对成百万的家庭用户开展Pampers尿布固体废料的邮购业务,对其可被细菌破坏的性质和用作化肥的作胙用做了印刷广告宣传。

销售方法创新

多年来,宝洁一直因在处理和零售商的关系上态度傲慢而受到谴责。事实上,其官僚作风使其获得了公司中的"苏俄政府"的称号。然而现在,行业兼并意味着许多城市市场被大的零售商所控制,它有权决定产品的货架空间和促销方面的局势。"幸福"杂志1989年报道,与1970年的15%相比,美国100家连锁公司负责80%的宝洁产品销售额。生产商现在使用激光扫描和电脑技术来跟踪观察商店中的品版购买和销售情况,而这一功能以前一直是宝洁公司帮助他们完成的,这一变化使得宝洁公司旧的销售系统中的销售队伍常感窘迫与困惑。现在销售队伍被重组,包括了从财务和生产部门调来的管理人员,以帮助实现更大的零售额。一位宝洁的销售专家指出:"我们正在从产品观念转向顾客观念"。

例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沃尔玛特折扣商店,宝洁的一支销售队伍建立了一个一次性尿布的时点订货和送货系统。当库存降低时,店内的微机直接对工厂发出指令,然后呀厂直接给商店自动配送更多的Pampers和lurs尿布。此系统同时缩减了宝洁和沃尔玛特的费用。在迪蒙尼斯、爱奥华,宝洁还和当地超市连锁店合作了一个被称为"视频"的实验付款出口系统,当有售价的宝洁插入现金收款机的读写器中,在出口付款过程中,当有售价的宝洁产品被扫描过,从一个小的彩色屏幕上就会出现一条信息,告知消费者他购买这个产品节省了多少钱。作为使用这一系统的激励手段,消费者可得到一张"电子绿色邮票"磁卡,在购买商品时享受优惠。这一系统不仅吸引了消费者,而且还给宝洁公司和商店提供了顾客消费方式的信息。

实施全球化战略

宝洁还实行全球化战略。正如公司1990年年终报告中所写的:"全球化也就是使公司的产品比其他任何公司任何地方的产品更具有竞争性,无论这一竞争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全球化意味着无论顾客的哪儿,我们都要在满足顾客需要,满足其对质量的要求方面做的比竞争对手更好。"宝洁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一种全公司范围的新型灵活适应性。虽然宝洁公司曾经相信其"世界产品"能够在任何地方销售,而不必考虑文化差异,然而现在它逐渐学会了随市场差异需要及时调整其策略,曾在宝洁国际分部工作了9年的经理CEO.EdwinAtrezt说:"我们需要培养能够将在国内出色完成的工作同样传送到世界各地去的能力。我们必须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

日本即是一个很好的市场选择。日本作为当时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就产品质量而言却是最挑剔的,宝洁公司在日本的第一次尝试就遇到许多难题。比如,在80年代早期,日本家庭妇女通过电话广告购买尿布。宝洁公司是用日语配音的纯正美国话的商业广告,婴儿尿布本身也是根据美国人的喜好设计的,比起竞争对手的产品来说吸湿性也较差。宝洁公司错误地认为,其在美国很适用的营销战略同样也能在日本成功。然而,在损失了上百万美元之后,宝洁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活动,接受了一些关于日本市场简单却又基本的教训。例如:日本的父母比美国的父母更频繁地更换婴儿的尿布。宝洁公司随后引入了一种吸水性更强的一次性尿布--Uta尿布,其设计目的是使婴儿保持干燥的状态。由于日本家庭的柜架的壁橱的空间很小,宝洁还将其尿布改进得更薄,这样就能装在一个更小的盒子里出售,并要求在日本的任何经理必须学习日语、日本文化,与经销商建立较密切的私人关系。同时,宝洁还正在确保其公司名称在所有的包装、广告上都用日文标出,因为日本消费者更喜欢那些为其所购买的品牌开展营销活动的公司。

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是,宝洁公司成为日本一次性尿布市场的领先者,年销售额很快达到10亿美元的高峰。然而,如果公司应用了在拉丁美洲的经理们吸取教训得出的经验,在日本的成功有可能来得更早些。在拉丁美洲,尽管文化差异和经济、政治问题的存在,销售仍然空破了10亿美元。早在50年代,宝洁公司已认识到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以适应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家的当地偏好的重要性。ACE洗涤剂装在硬纸盒中,并突出南美消费者偏好的低泡沫的特点。但同样的产品包装却不适合墨西哥家庭妇女的要求,她们常常在一盆水中或当地的小河中洗衣服,所以,希望有更多的泡沫。

因此,宝洁公司调整了配方以增加泡沫之后,还采用塑料袋包装经防止洗衣粉受潮,并高尔夫球产品分为100克一小袋适应一次洗衣需要,这样ACE洗涤剂很快便畅销拉丁美洲市场。宝洁在实施全球化战略上最新强调的重点是:不仅仅在许多不同国家里销售产品,公司还研制和开了全球性的新产品。例如,汰渍洗涤剂的配方,是根据在日本进行的清洁机构的调查基础上研制的。一些日本顾客用较冷的水洗衣服。

另外,在比利时和欧洲其他地方,水中矿物质的含量也是美国的两倍,布鲁塞斯的宝洁实验室就研制出软化硬水的成分顾客的需求。汰渍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的负责人约翰·克菜姆说?quot;我们从全世界收取意见和技术。据公司国际分部预计,消费品的开发将呈现越来越少的当地化趋势。"宝洁公司全球化营销战略得到了回报;1990年,宝洁公司在美国之外的销售总客达96亿美元,而在1988年还仅是72。9亿美元。

企业银行家李世勇先生采访9:集团公司税收筹划三原则和必要性

每一个企业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就会涉及税务事宜,每一个人取得的大部分所得、拥有的大部分财产都需要纳税,在近些年税收政策频出,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国税局和地税局合并,推动启用金税工程,启用电子发票,个人所得税改革等等;在税务管理信息化的助力之下,税务改革加速推进,纳税人的税务思维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此背景下,我们采访了企业银行家李世勇先生,他是在实务中厮杀出来还盯着理论不放的人,他拥有多元化大型集团丰富的税收实战经验,也经历过大型的税务稽查,他提出了集团公司“税收筹划三原则”,也提出了税收筹划的三大必要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采访,能够让大家对集团公司税收筹划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企业家和从事于税收筹划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记者: 李先生,您好!很高兴再次见到您,很多人不是很了解税收筹划,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税收筹划。

李世勇:

您好!很高兴见到你,也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交流税务筹划。虽然税收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有很多人对它不够了解。我简单介绍一下税收筹划,它就是纳税人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税收政策指导,选择最利于企业的税收方案,来合理合法地降低企业税负,将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因而,我所讲的税收筹划不是让大家筹划去偷税、去漏税等干一些违规违法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税收业务操作过程中,有一些人把税收筹划和偷漏税混为一谈,偷税漏税是主观故意的违法危险行为。大家还是要对税收筹划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任何一个公司的税收筹划工作不是朝夕间的事情,既要具有非常专业税务技能,又要熟悉业务循环,还要具备顶层架构的设计能力等。

记者: 您在税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希望您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些真实税务案例,以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李世勇:

可以的,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某些启发。

大家知道,在财务人员职业生涯里会和税务机关打交道,这个过程也是企业财务人员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在这方面我是非常幸运的,有机缘巧合的因素,让我在一个多元化集团中经历了四级经营的单元到一级经营单元,让我由一名事务性员工转变为一名业务型管理者最后转型为一名能够参与到企业决策当中,因而让我有机会在各层级中边干边学边思考。在工作中我结识了许多税务局的朋友,也和征管局的朋友聊过人生,也和稽查局的工作人员斗智斗勇过,到后来站在集团税收筹划的视角上再审视和回顾这些事情更是别有一番风景,我和感激曾经打交道过的税务局领导,有保税区的、有乡镇的、有县级市、也有地级市,也有省级和中央的一些领导,也很感谢在这方面启迪我人生智慧的老师。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不是一个人独有的,而是我思考汇集了许多人的智慧,通过我传递给大家,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我从企业日常的一些涉税工作、应对税务稽查和税务筹划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案例。

第一个方面,日常涉税工作的一些事情。

这是一些非常琐碎、重复性非常强的事务型工作,对于这些工作而言要认真细致,稍微不慎就会造成税务损失。在很多年之前,我接手主持集团下属一家合资后租赁公司的财务工作,接手之后发现企业缴纳的房产税金额比较高,于是我安排财务人员调取了成立之初企业在税务局办理房产税最初的原始档案资料,我发现征税依据为自由房产,而不是租赁房产,就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差别,导致企业每年都要多交房产税。后来经过我们团队的努力,房产税征税依据修改为以租赁费用计征,于是以后每年可以少缴房产税;对于前几年已经缴纳的房产税也需要从财政退回来,打什么时间从财政部门退回来也是一个难题,后来经过了曲折又坎坷的历程,幸运的是企业的主管税务局长很理解也非常支持的情况下,以前年度多缴纳的房产税从财政退还到了公司银行账户上。因而,经办税务业务财务人员要具备一定税务知识,还要非常严谨、非常细心,否则也容易出现多交了税金而自己不知道的情况,更何谈企业如何去进行税收筹划了。

有的时候也会巧妙借助第三方桥梁来协助企业做一些事情,一年一次的企业所得税金汇算清缴也是对企业财务的一次考验,通常汇算清缴之后便会面临企业所得税稽查。我经历过中美和中法合资企业的汇算清缴,也经历过总公司和分子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工作,也经历过股权单一的子公司汇算清缴工作。对于一些复杂的汇算清缴工作,可以借助税务机关信得过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协助,由独立的第三方出具一个《企业所得税鉴证报告》能够帮助企业比较顺利的完成年度汇算清缴工作。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要留意中介机构和企业之间作为业务沟通双方签字的《鉴证报告交换意见》及其底稿内容,这里面也有一些学问。

甚至有的时候也需要逆向思维。企业和征管分局之间需要保持一个正常的良好互动,如何能够做到呢?说到这里很多人想到是个人感情沟通,下面的内容是以另一个视角去看待这件事情,做到让企业好做事,让征税机关好做事,这里面有一定的学问。我认为要把握住两点。首先,有的时候税务机关也需要帮忙,这就需要企业可以通过预交税金的方式协助税务机关完成阶段性征税指标;但有的时候税务机关找到企业,很多企业会很较真找种种接口来推辞。第二点,在日常关系融洽的岁月里,每年可以尝试邀请税务机关到企业检查一次账务,让征税机关的工作人员指导一下公司的税务业务,可以检验企业的税务管理状况,然后有方向性的修正调整;也借此机会向征税机关宣传企业,最后争取让税务机关出具一份《税务处理决定书》再补交上一部分税金,但不要涉及到罚款和滞纳金,更要避免税务机关出具会给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的《税务处罚决定书》。这是长期主义思考的一种做法,国家为了减轻企业应对税务检查的负担减少税务局重复进户的现象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税务机关进户执法工作的通知》(税总发[2014]12号)第一条“依法规范执法行为、避免重负进户执法”规定。因而,在同一年度内,除涉及税收违法案件检查和特殊调查事项外,对同一纳税人不得重复进行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审计;对同一纳税人实施实际核查、反避税调查、日常检查时,同一事项原则上不得重复进户。这就是主动邀请税务机关来企业查账的奥妙之处。

第二个方面,应对税务稽查的一些案例。

有一次,经历了由中央部门单独下文的一次税局稽查。这是一家在保税园区的中外合资的高 科技 企业,在园区内年纳税额通常会排在前三位名,这家企业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一年稽查局对公司进出口和免税业务进行稽查,最后着重围绕着其中对免税内容展开了反复讨论。后来发现这是中央部门在政策衔接上出现了时间空隙而导致,后来通过公司提出的书面申请,在中央部门层面又下达了一个文件化解了这次税务稽查危机。

另外一次,经历了市稽查局对企业高额利润的重点稽查。2008年自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席卷了全球经济,国内实体企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一些企业的经营面临一些困难,但公司却逆势高速增长。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市国税稽查局对市内享受税收优惠、高获利企业、固定资产较少和未进行固定资产再投资的企业进行了重点税务稽查。我所的公司恰好属于以上稽查范围,因而被列为市重点稽查对象,我代表被审计方对接这次税务稽查工作;同时被稽查的大型公司中有一家美国机械公司(身为省级机械总公司)。我从集团的轻资产运作战略的角度讲述,结合公司如何抓住经济下行的趋势进行并购扩张做了介绍,让稽查组人员明白了账面轻资产背后的企业战逻辑;又结合当时由彭博士团队建议经董事会同意在陈老师主持下实行的“三大战略法宝”中的“微利经营”和“服务营销”业务逻辑,又将其融入公司的具体业务中介绍如何发挥价值。经过半年的税务稽查,稽查局认为公司的投资战略思维是超前的,公司的业务经营战略也是超前的,不存在税务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这是优秀的公司。而同时被稽查的这家美国子公司不仅补交了几千万元的税金、罚款和滞纳金,也被降低了税务信用评级,还被列为以后税务局重点关注对象。

还有一次,经历了市稽查局对原料采购业务的重点稽查。在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市国税稽查局从异地抽调稽查人员对下属板块某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从公司调取了大量财务纸质和电子版档案。这次稽查组人员能力非常强,获取的资料也非常全,提出的稽查结论都非常有针对性,提出了诸多补税、罚款和滞纳金的业务点。后来经过我们的努力均一一得以化解,在此我列举其中一项:稽查组以过磅单和入库单为线索,提出公司原料采购业务存在不真实入库行为,进而以虚增原料采购成本以降低利润少缴企业所得税金。我给稽查局的书面反馈文件中详细的阐述和佐证了此业务的真实性,公司以过磅单样式是否统一,体现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我们还提出要求双方对原料库存进行现场盘点,后来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对公司的原料进行了盘点进一步佐证了公司原料采购业务的真实性。

第三个方面,在税收筹划方面的一些事情。

集团化公司一盘棋来运作税收筹划。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有些内容不方便详细展开来讲,在这里我笼统的介绍一下。这里面既涉及到利用西藏个人所得税金政策,又涉及到利用保税区等国内地区税收差异筹划企业所得税金,还涉及利用香港和新加坡税收政策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还涉及到利用全产业链内进行税收筹划,当然也会运用即征即退、税收减免和返还政策等。对一个大型集团而言,这是一个系统的税收筹划网络,有的税务筹划也要和资金池筹划相结合,因而需要具有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的能力。有的企业没有税收筹划层级观念,搞了一个全体财务成员进行税收筹划,看起来花了很大的力气、大张旗鼓声势浩大的去做,实际上未进行系统性的税收筹划。在很多年之前,我负责的下属区域盘活了一家倒闭的工厂,这家企业曾经无论在销量、销售收入以及利润方面,都是当地区域的佼佼者,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家公司因为补交税金、缴纳罚款和滞纳金而破产倒闭;由分子公司单独进行税收筹划是行不通。

在职场中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与税务相关的业务,还经历过同行的精准举报、个别离职管理人员的举报等情况,企业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断树立挑战目标、不断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个人的成长也是在这种职业生涯中不断挑战自我来实现的。

记者: 刚才您列举了一些税务工作案例,您在税务方面有什么感悟或者体会呢?还请您分享给大家。

李世勇:

因为工作需要让我有机会接触许多税务工作者,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的闪光点,他们有从军队转业从事税务工作的公务员,也有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的大学生,还有专门从事税务工作的第三方机构。他们的专业能力、个人素养等方面都非常强,这些人很聪明也很有智慧,并在税务系统中得到系统培训。因而和这个圈子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施压、自我成长的过程,我始终怀有一颗敬畏和感恩的心,我的感悟体会还真挺多的,我归纳为“税收筹划三原则”,希望对集团化公司的税收筹划有一些参考价值。

原则一,税收筹划要有顶层设计支持,确保合规合法。

我经历了很多次数的税务稽查,总体而言都化险为夷了,里面不乏有我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我认为最主要因素是顶层税收筹划到位,正是因为企业在结构层面不存在违法违规的事情,对于招待费用和差旅费用等一些发票问题,在重点税务稽查面前都是些小毛毛虫。当然企业的税收筹划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内容,对于企业重大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关乎企业的兴衰与存亡,具有复杂的复合风险,尤其多元化大型集团的组织体系非常的庞大,涉及到的业态也非常广,这就需要站在各业态的最高端去思考筹划税收,将税收筹划融入到集团的战略之中,在无形中融入到企业经营中。

原则二,税收筹划要有业务逻辑支持,确保合情合理。

企业的税务筹划均需要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当中,缺少业务逻辑支持的税务策划很容易会被监管机关定性为偷税或漏税行为这样,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让公司陷入到被动当中。因而,税收筹划的人员需要深度了解行业状态、公司经营战略、公司的业务运行逻辑、以及企业的内部管理。这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只要沿着这个脉络去做,税务筹划的人员才会将税务专业知识和企业经营结合起来,税务筹划人员才能够和税务执法人员保持一个顺畅的沟通。

原则三,税收筹划要具有基层业务支撑,做到平稳落地。

从税收筹划的整个环节来看,账务处理属于末端环节了,在这个环节上的永恒的税务筹划主题就是规范、规范、再规范,能够将资金流水账、纳税申报账和会计账“方起来”实现数据一致,最终确保税务筹划的平稳落地。对资金账不能掉以轻心,货币资金是企业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资产,因此企业每月都应认真核对每笔款项的进出记录,对存在出入的地方及时处理,从而实现资金帐和财务账的一致;对税务账要有敬畏之心,企业税金是在财务账基础上进行调整后计算出来的,调整事项涉及企业的收入、成本及费用,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而需要确保计算过程中的正确,尽量不要发生因计算失误而影响税务评级;对于财务账的细节处理也要严谨,税务机关使用的查账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仅仅“摘要预警分析”和“分录分析”功能就能够相对准确找到问题点。

记者: 难道企业一定要进行税收筹划么?

李世勇:

我在《面对国内新四大红利,集团公司经营维度提升之道》采访中层提到企业要由低纬度经营上升到高纬度经营,而“政策经营”便是高纬度经营内容之一,税收筹划是当今集团公司的必修课内容之一,税收筹划存在三个必要性。

必要性一,企业家要关心政治。

我们是政治挂帅引领 社会 全面发展的国家,企业家听党的话,跟政府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 社会 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提出“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请大家注意,我们现在的改革特点:一旦启动,就会强烈地推动。比如说军队改革,七大军区调整为五大战区,三十万军队干部转业。因而,为 社会 创造财富的企业家需要关心政治,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聪明的企业家能够通过政策去分析后果怎么样、会演变出什么,从而为自己做决策,但不要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情,否则就会面对直接的税收损失,包括追缴税款、少缴税款50%至5倍的罚款、按日加收滞纳税款0.05%的滞纳金。而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对偷税、抗税、骗税行为,不受追缴期限的限制,一旦被定性为这三种行为就会面临无限期的追征。也会影响公司的资本运行情况,在已经或即将在债券和股票市场全面推行的注册制大背景下,这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纳税信用是资本市场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有些不当的行为会构成犯罪,按照《刑法》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也会危及到个人品牌和形象,按照《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办法》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会在媒体上定期公布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违法者的信息,失信者会面临不能坐高铁、无法坐飞机等“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窘迫局面。

必要性二,“政策经营”已经大型集团核心竞争力之一。

大型集团的发展战略要契合国家的战略,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型集团公司,无不是踏着政策方向而发展起来。企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规模在1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是内部治理红利,这是一个平山头的过程,以让组织的头脑够灵活、身段够柔软;到了100亿元至1000亿元是人才红利阶段,这是一个快速完成高端人才储备的阶段;而超过1000亿规模的时候,这是战略红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领军人才要能够引领企业踏着国家战略方向的步伐去走,才会进入新蓝海、才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苹果公司通过控股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让人云里雾里、眼花缭乱的复杂结构关系进行税收筹划。表面上每台电脑似乎在不同的子公司之间转了一大圈,但实际上些只不过是账面上的处理,而经销商提货地点依旧是电脑的生产地。但一圈转下来,通过转移价格方式,价格发生了重大变化,利润主要留在了开曼群岛的苹果公司,这带来了极大的税务节省。后来,美国参议院和证券交易所对苹果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论是“苹果的整个税务架构是合法的”。不仅仅苹果公司,比如可口可乐、宝洁、英特尔公司都在开曼群岛开设子公司,他们的做法是将盈利通过转让定价等各种渠道转移给子公司,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苹果公司的这种避税方式是“双层爱尔兰汉堡”,这种税务筹划方式对我国的企业也极具借鉴意义。2021年初,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签约落户临沂综合保税区,临沂是南北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有“物流之都”的称号,向南可辐射长江经济带,向北可以辐射京津冀城市群,在税收筹划上也有深层的布局思考。

必要性三,这是对家庭财富通道的管控和经营。

确保家族财富进来入口,为家族财富延续继承开好头。在国外是不开发票的,他们通过现金管税收,而我们是以票为主以现金等手段为辅。在这个大数据法制化的 社会 ,所有资金的来龙去脉都会透明化,因而我们需要对家庭的财富通道进行管控和经营,以确保获得财富的正当性。在税金管控这套制度里,将钱拿在手里就安全了,不安全的,这是很危险。想将钱花出去也很难,买了固定资产表明你的财富增加了,在银行存款、贷款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在收入没有纳税的情况下,钱是怎么来的呢?如果没有纳税,就需要到税务局里去把税金厘清楚。企业的钱和企业家个人的钱是两回事,税务局一张税票就可以将拿回家的钱给收回来,甚至还会面临法律风险;企业家不仅仅要让企业有钱,还要让个人合法的有钱,因而需要在公司层面进行企业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金的筹划和管控。家庭财富还涉及到延续继承,如果将灰色的财富传承给子孙后代,这会将潜在的危机也传承给下去。有些人希望借助洗钱的手段将将财富脱白;但国内加大了对反洗钱的打击力度,央行披露了2021年“1号罚单”,中信银行因四项违法行为被罚2890万元,违法行为类型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去年初,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也因存在反洗钱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被央行开出千万级罚单。近年来,央行对反洗钱领域的监管持续加码,央行组织起草了《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新增了金融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工作要求,还将银行理财子公司、非银行支付机构、从事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一并纳入监管范畴。在国外对反洗钱的打击,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 ),将洗钱风险国家被分为两类:高风险国家地区和 加强监控国家地区。对于所有被认定为高风险的国家地区,FATF 呼吁和敦促其成员国家和所有国家加强尽职调查,并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呼吁各国采取反制措施,以保护国际金融体系免受来自这些国家地区的持续性的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风险威胁。

记者 :您还有什么其他的思考?

李世勇:

今天先做这些分享交流,其他内容我们下次交流。

记者:

非常感谢李总的分享!涉及税收筹划的内容我们计划分两期采访,期待着下一次采访交流。

结束语:

我们所享受的一切公共物品都来自税,如果没有税金,我们就很难看到警察和公路,也很难得到秩序和安全;我们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我们也需要关注税收的变化,每一个人和企业也需要积极应对。

相关文章

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宝洁公司成功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宝洁公司成功案例分析)

本文目录一览: 1、企业银行家李世勇先生采访9:集团公司税收筹划三原则和必要性 2、宝洁公司的经营模式有哪些(2) 3、我想写关于绿色会计的毕业论文,但感觉它跟环境方面关系大一些,所以我想问下...

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1、求写论文 致谢词 300字左右,我是商务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是《宝洁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求原创。 2、国内外对企业合理避税的研究现状,200 3、宝洁公司的经营模式有哪些(...

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宝洁公司管理会计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避税案例分析论文(宝洁公司管理会计案例分析)

本文目录一览: 1、宝洁公司的经营模式有哪些(2) 2、国内外对企业合理避税的研究现状,200 3、求写论文 致谢词 300字左右,我是商务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是《宝洁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求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